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市场理论按照股票价格变动对不同信息集的反映程度,将市场效率分为强有效率、中有效率和弱有效率三种。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问题一直引起各方的争论,本文分为四章探讨该问题。 第一章从有效市场假说谈起,介绍了研究中国证券市场是否有效率这一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关于该问题已有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论,指山了现有分析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主要利用实证分析对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经验检验。采用的是建立投资组合来寻找超额收益这一方法,通过对1997年6月底至2000年6月底中国证券市场的实测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找到了可以长期获得稳定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通过分析,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不仅未达到中有效率,也未达到弱有效率,进一步的研究,也未能发现中国证券市场有效程度提高的证据。并提出了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者未能通过他们的买卖活动使超额收益消失;为什么自1999年以来,经过近2年的证券市场市场化努力,市场有效程度仍没有提高等疑问。 第三章主要揭示第二章中发现的投资策略存在超额收益的内在微观基础。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构成情况,提炼出机构和散户这一对博弈模型的主体;分析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及其扩展形式,给出机构的利润函数,一方面,揭示了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机构一定会选择那些具有小流通市值的股票进行操纵,从而使得小流通市值股票存在超额收益现象;另一方面,揭示了为什么正是由于机构操纵行为与散户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散户无法做到有效“猜庄”,从而未能通过竞争关系消除这种超额收益。与第二章中指出的中国证券市场不具备有效性这一结论相互印证。 第四章主要给出提高市场有效性的政策建议。指出了机构所占比例过低的市场结构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是市场非有效的根本原因,并通过分析寻租行为存在的普遍性和把国家股、法人股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作为寻租行为泛滥的现实原因,解释了其他机构即便看到市场内机构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也不会进入市场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首先给出了决定机构扩容与新股扩容路径的判断标准;其次提出应继续引入“外来人”、提高中央上层决策机构对股市重视程度;最后就将国家股、法人股流通问题分为存量和增量部分,分别对原有政策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包括过渡时期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方案和过渡时期之后符合国际惯例的两套方案在内的整体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