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区域间碳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6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界里,国际贸易对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气候变化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居功至伟,更于2012年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是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大量消耗资源来推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也造成了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规模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687百万吨碳当量,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世界银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面临巨大压力。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国国内所生产的产品在供应内需之余,有很大一部分会通过出口以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消费国则相应减少了这部分产品在国内的生产。在全球化生产的垂直分工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贸易隐含能源(隐含碳)出口。本文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隐含碳的贸易格局,尝试明确我国隐含碳排放总量和分布结构,进而明确并维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承担的碳减排责任。本文基于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在1997-2010年14年间的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探讨了贸易隐含碳的行业分布情况,研究了中国省际贸易隐含碳转移情况,同时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隐含碳转移情况及金砖国家的碳排放、转移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对国内CO2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在持续加深;制造业的出口造成了大量的贸易隐含碳净出口;环渤海湾地区处于省际隐含碳转移的不利地位;美国和韩国分别是中国最大的货物贸易隐含碳顺、逆差来源国;在金砖国家中,中国的碳排放率领先于其他四国。根据实证结果,对出口产品结构进行优化是降低中国出口碳含量的重要思路;同时,可以适当以进口产品替代国内生产来提高进口节碳量,.从而平衡我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隐含碳;应注意平衡各省区碳转移地位,发展新能源技术,全面降低各部门碳排放率。此外应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推进碳排放消费端核算原则。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方剂的中医临床经验和配伍理论为背景,根据小柴胡汤现代临床运用的主要病种范围和目前比较肯定的药理作用,以探索本方药群配伍与和解少阳功用相关的退热、抗炎、保肝作
美国基于标准的绩效问责制度经历了基于州立课程标准的制度探索、统一绩效问责模式、差异化绩效问责实验、基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改革四个阶段。绩效问责理念由惩罚失败转向
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地发展,经济规模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
会计基础工作是财会工作的基础环节,从根本上决定和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战略水平和管理绩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传统的办公模式中公文流转速
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曾断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点是银行业的改革问题,而银行业改革的重点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问题。这里,我想补充一下,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重点则是不良资产
川中地区营山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二段气藏的前期研究与勘探实际有一定出入,勘探成功率仅为32%,需要解决地质认识上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提高天然气勘探成效。作者分析了须二
声誉在人的行为决策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作为开拓创新的管理者—企业家而言,声誉对其行为的影响尤为重要,甚至可以替代报酬之类的显性激励因素。 在管理学看来,追
<正>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
清代唐彪的《家塾教学法》,作为总结历代教学法理论的精髓之作,形成完备的教学法体系,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上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本文以《家塾教学法》为基础,从整体感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