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诗英译一直被认为是翻译领域中最复杂的工作。不少译者投身于古诗的翻译中,然而许多翻译家都认为诗歌不可译。其主要原因在于:文体特殊、形式特别、意象难以传递等给译者造成重重困难。本研究旨在运用兰盖克的识解视角理论剖析诗歌翻译的相关问题,并通过对诗歌翻译中译者识解视角的研究为日后诗歌翻译提供一些翻译原则。兰盖克的识解论认为语言的意义一方面来自文本、语音、句法等所形成的意义的客观方面,另一方面与人们的主观识解方式有关。其中,视角是识解机制之一,它表示识解者与被识解事件间的相互关系,即人们对事件进行描述时所持有的特定角度,反映译者的心理距离、情感倾向。此外,识解视角与认知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论文首先,将识解理论的视角维度运用于古歌翻译中。译者的识解视角可表现为:视点、指示语、移情、主∕客观性以及图像—背景格局五个方面。正是由于译者在古诗英译中可以在不同的视点、指示语、移情程度、主观性或者客观性中作出选择,亦或是对同一场景中不同图形的选择,必然都产生不同的译文。然后,通过译者的识解视角差异带来的不同译文的比较,得出较易被认可的翻译。从而总结出一些古诗英译的翻译原则,即识解视角一致。换言之,较好的译文是那些译者翻译时在时空关系以及非时空关系上定位一致的译文。最后,在识解视角论指导下,译者在中国古诗英译中应尽可能的实现原文与译文间、译文文本内的识解视角一致。由于研究发现揭示译者识解视角的五个元素与各认知域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即视点对应空间域;指示语对应人称、时间域;移情对应情感域;主∕客观性对应人称域;图形——背景对应抽象概念域,因此该理论指导下,译者应尽量实现译作与原作间各元素在其对应认知域的识解视角一致。同时,研究发现识解视角的各元素是相互兼容的,所以译者还应尽量的实现文本内元素间的识解视角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