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放射性核技术在军事、科技、医疗中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人们接受各种射线的机会日益增多,遭受辐射损伤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辐射可以引起多种类型的急、慢性放射病,如骨髓型、肠型和脑型等,若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对放射病的防护和治疗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目前国内外现有用于辐射防护的药物较多,有中药类、激素类、巯基化合物类、抗菌素、维生素等,但这些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防护效价低、费用高等缺点。如巯基化合物氨磷汀作为肿瘤放疗或细胞毒性化疗的辅助治疗剂有较好的疗效,但上市以来,该药引起的低血压、呕吐、嗜睡、喷嚏、颜面潮红等诸多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实验是建立在对已有辐射防护化合物结构改造的基础上,对合成的八种新化合物的辐射防护作用作了系统的评价,并对其辐射防护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采用30天存活率评价八种化合物对ICR小鼠辐射防护效果,结果,筛选出一个辐射防护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随后观察了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伽马射线所致氧化损伤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化合物对ICR小鼠DNA、造血功能的影响。1.八种新化合物对ICR小鼠辐射防护效果:选取ICR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致死剂量伽马射线照射,建立剂量存活曲线,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伽马射线照射后各组小鼠30天存活率、平均生存时间、保护指数;给予小鼠7.0-8.5Gy不同剂量伽马射线照射,计算剂量减低系数(Dose Reduction Factor, DRF)。2.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ICR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选ICR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致死剂量和亚致死剂量伽马射线照射,观察造血功能指标的变化。3.观察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伽马射线照射后ICR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选ICR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亚致死剂量(6.5Gy)伽马射线照射,观察小鼠肝脏、肺、血液中MDA、GSH、SOD、CAT含量的变化。4.观察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ICR小鼠DNA的辐射防护作用:采用彗星实验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检测1.0、7.2Gy伽马射线照射后不同处理组小鼠DNA双链断裂情况。结果1.照前给予800mg/kg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可使受照小鼠存活率提高45.14%,并显著延长小鼠平均生存时间,这提示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小鼠受7.0~8.0Gy伽马射线照射具有较好的辐射防护作用。2.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前给予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能明显提高WBC、BMNC、CFU-S和股骨DNA含量,说明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受亚致死剂量伽马射线照射小鼠的造血功能具有显著的防护作用。同时对小鼠免疫功能亦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致死剂量伽马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象恢复。3.照前给予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能显著降低1.0、7.2Gy伽马射线照射后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并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百分含量、尾长、尾矩、Olive尾矩显著降低,提示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具有较好的遗传防护作用。4.肝脏、肺和血清中MDA、T-SOD、GSH、CAT含量测定发现,照前给予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能一定程度上拮抗辐射引起的MDA升高及T-SOD、GSH、CAT的降低,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30天存活率实验结果表明,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具有较好的辐射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具有的调节造血、免疫功能及遗传保护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