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和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scrobiculatus Motschulsky)共同以取食为主危害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主要的危害包括臭椿枝干被臭椿沟眶象幼虫取食以及臭椿根部被沟眶象幼虫取食。两种象甲在宁夏地区混合发生,共同危害,致使臭椿损害严重。鉴于两种象甲危害严重,为更好了解其野外种群分布格局,并对其的野外生活进行预测预报,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开展了预测预报、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室内自然变温饲养条件下,沟眶象三个不同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为:卵8.84℃,幼虫15.37℃,蛹5.95℃,发育有效积温结果为:卵190.5℃d、幼虫667.06℃d、蛹322.5℃d,并得到了不同虫期的发育厉期式,分别为卵期:N=190.50±27.81/T-(8.84±0.66),幼虫期:N=667.06±92.29/T-(15.37±1.49),蛹期:N=322.50±32.37/T-(5.95±1.63)。2.利用宁夏当地常见的臭椿、枣树、杨树、玉米、水稻,分别针对臭椿沟眶象和沟眶象,建立了物候期对照表。其中,臭椿发芽玉米播种,臭椿沟眶象越冬成虫出;臭椿开花水稻开花,产卵高峰到;臭椿结种水稻抽穗,羽化高峰到。臭椿展叶枣发芽,沟眶象越冬成虫多;臭椿开花水稻开花,成虫产卵多。3.通过传统的生物学统计方法得到:一是沟眶象成虫在臭椿树不同层次和方向上的分布情况:西向极显著多于东南北向,南北向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东向极显著少于南西北向;下层成虫数量极显著多于中、上层,中、上层间分布无显著向差异。二是沟眶象成虫种群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且沟眶象成虫的聚集是由沟眶象本身的习性和林木的生长情况决定的;建立了Iwao回归模型,表明沟眶象个体间互相吸引,有比较强的聚集习惯。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得到了沟眶象成虫空间理论模型拟合参数,指数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它的变程(Range)为66.00米。4.臭椿沟眶象羽化孔在臭椿上的分布主要集中于2米以内,在0-1米和1-2米的羽化孔数量极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区间内的羽化孔数量。利用GS+得到了臭椿沟眶象幼、成虫空间理论模型的拟合参数,其中指数模型为成虫和幼虫的拟合模型,变程(Range)分别为39.00米以及36.00米。5.在传统抽样方法中,一是得到了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数;二是绘制了沟眶象成虫序贯抽样检索表。在空间抽样中,对三种空间抽样方法的误差和精度进行了比较,得到了空间分层抽样方法误差最小,精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