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的一名伟大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愤怒的葡萄》获普利策文学奖,被认为是斯坦贝克的巅峰之作,也是改变美国的二十部书之一。《愤怒的葡萄》出版于1939年,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部史诗。它揭露了大萧条年代贫苦农民背井离乡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态危机的担忧和人类破坏生态行为的严厉谴责,明确地表达了作者超前的生态主义思想。本篇论文拟在解读《愤怒的葡萄》中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从而挖掘此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态观念,以探求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主要概述约翰·斯坦贝克生平,作品以及所取得的文学成就;阐述当前国内外对斯坦贝克和《愤怒的葡萄》的研究现状,并提出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约翰·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早年生活环境的改变及家中优良的读书传统深深地影响了斯坦贝克。他笔下的故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是给他带来灵感的地方,是对他生态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地方。同时,斯坦贝克与爱德华·里基茨的友谊及他对生物学的极大兴趣也是他生态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经历促成了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系统化形成和发展。其生态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对于自然,斯坦贝克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关注自然的命运,把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紧密相连,从而形成了自己作品的特色;对于社会,斯坦贝克发现人类与海洋生物之间有相似之处并提出他的“群体人”观点,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以实现人际之间的和谐。第二章和第三章均通过赏析小说《愤怒的葡萄》论述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第二章主要探讨斯坦贝克的自然生态思想在《愤怒的葡萄》中的具体体现:首先论述现代文明对自然的破坏。《愤怒的葡萄》一开始就展现了一派尘土飞扬、干旱的景象。从侧面反映了斯坦贝克对大自然的痛惜,对人类破坏活动的谴责和抗议。其次,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作者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斯坦贝克通过对乔德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其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思想。人类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同时,斯坦贝克通过《愤怒的葡萄》暗示小说中的自然灾难正是人类长期盲目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以及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第三章主要探讨斯坦贝克的社会生态思想在《愤怒的葡萄》中的具体体现:首先论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社会的摧残。资本主义复杂的经济文化所导致的生态价值观,即人为了自身的发展,对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的同情、关爱、理解和尊重都一同衰败了,人与人之间除了物质利益毫无温情可言,正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其次,论述人与人的关系及作者对实现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期盼。在自然灾难的背景下,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或利益,许多人直接或间接剥削他人,从而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斯坦贝克在小说中也构建了整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即一无所有的流动工人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同时也体现了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和追求。最后一部分为结论,这部分主要对前面的论述进行总结,并点出本文的主旨。《愤怒的葡萄》是一部充满了生态思想和文明批评的重要的生态文学作品。它充分体现了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抨击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批判了科技文明进步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揭露了人类社会内部的生态失衡,也表达了作者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憧憬。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从生态角度赏析《愤怒的葡萄》对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启发更多的学者从这一角度研究其他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