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了解金线莲资源现状,探究金线莲本草出处,明确金线莲野生品和不同模式下栽培品的生药学鉴别特征。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对金线莲的野生及栽培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本草考证、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对金线莲进行生药学研究。资源调查证实福建多有野生金线莲分布,但资源蕴藏量小。经鉴定市售野生“金线莲”原植物含金线兰属植物9种,其中6种未被FOC所收载,包括3种国内首次发现植物,分别为高金线兰(A.elatus)、短唇金线兰(A.brevilabris)和乳突金线兰(A.papillosus);其他还涉及斑叶兰属植物4种;齿唇兰属植物1种。福建省金线莲栽培规模大、分布广、品系多、种植模式多样。鉴定出4个栽培金线莲品系,其中台湾品系即为台湾银线兰(A.formosanus),本地、尖叶、红霞品系或属于金线兰(A.roxburghii)种。本草学研究表明,金线莲有记载的药用历史有130年,始于台湾;台湾袭用的金线莲原植物为台湾银线兰,大陆则为金线兰;二者规范的药名均为金线莲,均味微甘、性凉,有清热凉血、解毒滋养之效。鲜品药材性状,金线莲野生品(金线兰)植株矮小,根毛少,茎与根茎纤细,根茎匍匐弯曲明显,叶聚集于茎顶;各栽培品系金线莲鲜品药材性状如下:本地品系叶正面暗紫红色或深绿色,背面紫红色或淡棕绿色,叶脉金黄色或金红色,多连续,偶不连续或无;尖叶品系叶正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背面淡棕绿色,叶形较尖长,叶脉较密,部分叶脉较粗色浅;红霞品系茎、叶多偏暗紫红色,叶脉金红色、较密,且常有断续;台湾品系,茎棕红色,叶正面暗绿色,背面紫红色,黄白色网脉,断续者横脉少;大圆叶品系叶正面紫红色,背面淡紫红色,叶大且圆,叶缘具明显白色脉纹。干品药材性状,颜色特性弱化。野生品与栽培品的干品性状特征差异同鲜品。各栽培品系金线莲干品药材性状如下:本地品系叶偏圆,叶脉黄色或橙红色,部分网脉断续或无;尖叶品系叶形较尖长、叶脉较密,部分叶脉较粗;典型的红霞品系叶底棕红色更甚,叶脉较密且多断续;台湾品系叶底棕红色、网脉浅棕色,网脉断续者横脉少;大圆叶品系叶大且圆,叶缘具白色脉纹。金线兰显微特征如下: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2)层,皮层宽广,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凯氏点多明显,中柱维管束辐射型,髓部明显;根茎与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层,皮层宽广,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可见凯氏点,中柱维管束外韧性型、散布;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乳突状,叶肉细胞常分化不明显,中柱维管束1个,外韧型;叶表皮撕片,叶上下表皮细胞类多边形,下表皮多见副卫细胞3或4个的不定式气孔;粉末制片,根毛成团或散在,常呈螺旋状,草酸钙针晶束多见,茎、叶表皮细胞碎片多见,叶上表皮细胞可见乳突,可见螺纹、环纹的导管和管胞,偶网纹。金线莲栽培品,包括台湾银线兰,显微特征同金线兰,难以区分。对市售野生“金线莲”的显微鉴别发现金线兰与同科属植物在中柱维管束数量、髓部明显与否、叶横切面上表皮乳头状突起是否明显等显微特征上存在区别,可做为金线莲及其混伪品、金线兰属植物的鉴别依据。金线莲作为闽台特色药,其药用效果显著。然而,金线莲原植物野生资源少,市面上的金线莲品系、品种复杂,药材鉴别困难。为了促进金线莲产业的发展,金线莲质量标准的修订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