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据统计,世居民族主要有18个,包括:汉、布依、苗、侗、彝、仡佬、水、仫佬、土家、回、瑶、白、壮、毛南、畲、满、蒙古、羌等民族。具体而言,在我国苗族人口数量中,贵州占到了48%,人数高达397万。可以说,贵州是苗族人主要的聚集地,因而一直被人称为“中国苗疆”。通过多年的发展,苗族在仪式方面越来越丰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趋于成熟。苗族仪式是指在社会发展中代代相传,最终成为人们乐于接受并遵守的一种礼仪模式,它体现了苗族人的智慧和发展历程,为民族文明和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仪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通过一代代苗族人的传承与发扬,展现了他们的心理状态、精神诉求和行为方式,可以说,有效地提高了本民族的凝聚力。此外,仪式文化还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教育资源,能有效提高本民族成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可顺利化解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使民众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平,从行为上予以规范,以此创建出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现阶段,随着西部开发的不断深入,使少数民族的区域与文化吸引了更多的目光。苗族文化产生于贵州这片美丽的土地,其中蕴含了优良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较长时间的传承中,使其具备了较强的教化功能。然而出于多种因素,苗族文化及其仪式的保护与发扬危在旦夕,人们往往会忽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而,围绕苗族传统仪式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展开探索、研究,有着重大意义。本着这一研究目的,本文主要从这五点着手:首先是其生态文化系统;其次是苗族仪式丰富的外在形式;再次是贵州苗族文化及其仪式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最后是这一文化传承予以的启示。总之,贵州的苗族仪式一方面拥有较强的民族特点,另一方面还是这一地区的文化瑰宝。这其中的德育作用是一项重要资源,能使本族人民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品质得到有效提高。而在当下,应当对这一功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使苗族仪式的精神内涵发扬光大,将这一仪式同我们所倡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不断拓展苗族仪式中的教育途径,使之得到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