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为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奠定基础,构建一个研究平台。观察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影响,探讨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并通过系统的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90天喂养试验},了解葛花是否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为进一步研发葛花保健产品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1)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模型组给予50%乙醇,灌胃剂量均为10ml/kg。连续灌胃4周,末次灌胃后禁食16小时摘眼球取血并制备10%肝组织匀浆。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活性,血清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等生化指标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2)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立后,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酒精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葛花低、中、次高、高剂量组,每日上午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其他各组灌胃50%乙醇进行染毒,灌胃剂量10ml/kg;下午葛花低、中、次高、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625g/kg、1.25g/kg、2.50g/kg、5.0g/g葛花提取物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100mg/kg,灌胃剂量为10mL/kg,连续灌胃4周;末次灌胃后禁食16小时摘眼球取血并制备10%肝组织匀浆,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活性,血清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等生化指标:称取肝脏,计算肝脏系数取肝左叶,作常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切片。2、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GB 15193-2003)规范对葛花进行安全性评价,分别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变试验)以及90天喂养试验。结果:1、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1)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ALT、AST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及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蛋白质羰基含量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肝组织中均见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以肝脏出现大量脂肪空泡为主,部分大鼠肝脏肝细胞发生轻微肿胀、炎症细胞发生浸润,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 (2)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实验中,葛花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ALT、AST酶活性降低,血清及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蛋白质羰基含量降低,其中2.5g/kg、5.0g/kg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葛花各剂量组肝脏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以葛花高剂量组减轻较明显(P<0.05),检测结果表明:葛花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葛花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试验MTD>36g/kg BW,属无毒级;Ames试验显示各个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然回变菌落数的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实验结果为阴性;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显示葛花各剂量组小鼠微核发生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PCF/PNE染红细胞的比值与溶剂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葛花对动物体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精子畸变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数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葛花对动物生殖细胞不产生畸变作用;90天喂养试验显示葛花各剂量组动物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也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葛花醇提取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葛花的安全性评价中动物未出现毒副作用及致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