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预应力锚索桩板墙作为高路堤支挡结构时的桩内力计算方法(刚性桩角变位法)进行了推导;考虑两排锚索变形协调以及受荷段下端位移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并结合高路堤锚索桩板墙施工工序将桩受力状态划分为若干阶段,分阶段计算桩内力;并且提出了一种确定锚索最佳作用位置的方法;最后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第一章总结了高路堤主要破坏类型及主要防治措施,进一步概括了高陡路堤主要防治措施,其中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具有悬臂高度高、对坡体扰动小的优势,应用较广泛。国内对此种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桩板计算方法、锚索拉力大小及作用位置的确定、施工工序和分工况讨论、墙后土压力计算四个方面。作者主要提出了四点需解决的问题:1.运用刚性桩角变位法计算桩内力时,没有考虑两排锚索的变形协调,而是将两排锚索综合为一排锚索考虑。2.没有考虑受荷段下端的桩位移。3.设计时未结合施工工序计算桩内力。4.锚索最佳作用位置如何确定。第二章简单阐述了刚性桩角变位法的适用条件以及桩上荷载的计算。第三章推导了刚性桩角变位法(桩绕桩身一点转动的情况),并考虑两排锚索变形协调以及受荷段下端位移对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并编制了电子计算表格。第四章结合施工工序将桩受力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分阶段给出了桩内力计算的详细解答,并编制了电子计算表格。第五章基于锚索桩板墙施工工序,提出了一排或两排锚索作用时的锚索最佳位置确定方法,给出了锚索距桩顶位置的的解析解。第六章运用编制的电子表格对一个工点实例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从实例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中的桩内力会大于最终状态的桩内力,设计时需对这点进行考虑;锚索不是越接近桩头越好;前文提出的锚索最佳位置确定方法与计算结果吻合;通过计算找出的锚索最佳作用位置与原设计相比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