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更是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多数初中思想品德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近年来不论是在教材的编写还是在授课过程中,教育者越来越重视传统德育文化对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但仍有部分教育者在“唯分论”的影响下盲目地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潜在意义,对学生的全面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重智轻德,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而课堂与生活的脱节及课程编排缺乏科学性更是加重了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弱化程度。因此要使以朱熹《小学》为代表的传统德育文化融入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首先要坚持德育为先,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其次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知行转化。“立教”一篇中朱熹指出榜样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个人魅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同辈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小学·明伦》中的伦理思想根本目的是学做人。现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一些不良风气也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导致部分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缺乏担当。同样也因长辈的溺爱导致现代初中生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对父母、老师和社会大众的感恩之心。因此应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通过实践身体力行;其次,通过优化教师素质、家庭感恩教育及挫折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责任感进而建立正确的“三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及远大的理想更需要有良好的自理能力,因此教育者应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传统文化中敬身思想古已有之,在《小学·敬身》中的敬身思想更多的是要求身体与德行相统一。而在现代社会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对道德内容、思想的理解上,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内心的发展。在“成人”的道路上,培养学生健康的生命观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事态度对其达到自我认识、自我规范都大有裨益。朱熹《小学》作为传统德育文化的代表,其德育思想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例如其采取提早教育的方式及顺应天性的教育理念对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意义,但其精英教育会影响现代初中教育从而导致现实与理想的脱节,同时忽视了人本身的多元性。因此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德育思想:对伦理思想中封建特性应给予坚决的摒除。同时优化教育理念,将两者有机结合,使之更适合现代德育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在以传统德育为背景的情况下结合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小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除去其固有的封建特性,其中优秀的德育思想是值得现代初中德育借鉴的,加之政府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优秀的传统德育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现代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更有利于强化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美好未来提供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