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高频超声中的特征性表现,并将这些特征性表现做统计学的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校两所附属医院的10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计137枚癌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有术后明确病理诊断。二维超声观察项目:癌结节的部位,数目,形态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晰,是否有完整包膜,纵横比,内部钙化模式,内部性质、回声高低、结节内及周边血流、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彩色多普勒观察项目:结节内部与周边血管分布情况。根据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判断的标准分别记录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在高频超声下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同时记录漏诊病例的情况。再以癌结节直径为分组依据,分为3个组别。A组:直径>1cm;B组:1cm≥直径>0.5cm;C组:直径≤0.5cm。将上述记录的数据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直径>0.5cm以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其在高频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上并无差异,其有意义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分别为:低回声、实质性、不均质、微钙化、血流RagoⅢ级、纵横比>1、边界不清晰。其出现的比例,在A组分别是98.1%、94.2%、100%、71.2%、80.8%、67.3%、84.6%;在B组分别是95.2%、85.7%、85.7%、52.4%、69.0%、69.0%、76.2%。而直径≤0.5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其在高频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上与直径>0.5cm以上癌结节有明显差异,只有低回声、实质性和不均质三项单一因素有意义,分别为60.5%、58.1%和60.5%。2.排除漏诊病例,所有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均具有2个以上特征性超声表现,且癌结节直径越大,其特征性表现的数量就越多。就分组而言,直径>0.5cm的癌结节至少同时具有3个以上特征性超声表现,而直径≤0.5cm的癌结节至少同时具有2个以上特征性超声表现。这说明,如果在直径>0.5cm甲状腺结节中同时发现低回声、实质性、不均质、微钙化、血流RagoⅢ级、纵横比>1、边界不清晰这些特征中3个以上的表现,应该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能性,而直径≤0.5cm的结节同时发现2个以上特征性超声表现,就应该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能性。3.A组漏诊率为0;B组漏诊率为4.8%;C组漏诊率为32.6%,当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直径≤0.5cm时,其在高频超声诊断上漏诊率明显高于直径>0.5cm的癌结节。结论:1.高频超声在诊断直径≤0.5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因为其超声影像学表现不明显,应该结合其他诊断手段,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对于直径≤0.5cm的甲状腺结节应定期临床随访,可以更有效的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2.如果在直径>0.5cm甲状腺结节中同时发现低回声、实质性、不均质、微钙化、血流RagoⅢ级、纵横比>1、边界不清晰这些特征中3个以上的表现,应该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性,而直径≤0.5cm的结节同时发现2个以上特征性超声表现,就应该考虑甲状腺癌的可能性。3.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漏诊,癌结节的直径<0.5cm可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