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交际诗的日常生活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逐渐被学者关注。在交际诗中,赠答诗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赠答诗的研究颇多,而对于交际诗的探讨还有很大的空间。关于赠答诗的溯源、本质、归类已经有学者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但其功用方面只是谈及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论证,而交际诗的功用恰恰也涵盖了赠答诗的功用。本文在综合各家观点的基础上,以魏晋时期的交际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先秦时期交际诗的对比,研究其功能逐渐由君臣关系的政治上的言说,转变为士人日常生活的言说。这一时期的的赠、问、和、答、送、吊、贺等诗歌“意”中有“情”,注重的是个体日常生活之“用”。本文由导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四章,分别加以论述:第一章,阐述魏晋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的前提和背景。一是对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承继,二是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先秦上层统治者同时也是礼仪与文艺活动的创造者,礼乐一体,使得诗歌通过各种礼仪将歌乐的言说形态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魏晋时期,“文”的地位的确立和士人价值观念的转变也极大地促进了交际类诗歌的繁荣发展,创作的视角由歌功颂德转为士人的日常的生活情趣和友朋的往来。第二章,交际诗自身内容、形式和功用的变化推动了其功能的转变。内容逐渐拓展,涵盖文人日常生活的送别、饮宴、慰问、悼念、致谢、游园以至生活中的书信往来、联络情感等方面;形式上由四言逐渐向五言发展,易于情感的表达和真情的流露;功用上,魏晋交际诗体现着“诗用”与“诗美”的完美结合,注重两者的紧密联系,“用”而不“美”,便“行而不远”。第三章,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的表现。魏晋时期,宴会诗、祖饯诗、山水诗最为盛行,而这些诗歌也广泛地应用于士人的宴饮和集会等人数众多的场合,有浓厚的创作氛围,使交际诗数量激增并极大地推动了其日常生活走向。交际诗在同僚、友朋、亲人间的应用。同僚、友朋间的赠送问答不仅是文学的互相交流与切磋,更体现了士人的一种群体认同感和政治归属感。兄弟、兄妹之间的赠答在魏晋时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打破了先秦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制约,使亲情的表达更加畅快淋漓。夫妻、情人间的赠答从东汉桓麟夫妇开始,在魏晋时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表现为拟代作品的增加,而且多为男性代言,思妇文本形成了一定的特征,与传统社会的婚姻观和性别规范下的妇女处境以及政教理念、诗学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四章,交际诗的日常生活走向对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魏晋到六朝以至唐代,文学的表现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除了赠、送、酬、答之外,又增添了表示赞美、劝勉、友好、怀念、祝贺、哀悼等日常感情的应制、奉和、寄、贺、悼、贻、谒、谢、献、投、示等赠答样式。此外,交际诗走向日常生活也大大促进了魏晋以后交际诗的繁荣发展。综观整个魏晋时期,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交际诗不仅是诗歌史的浓缩,也是士人生活史、心灵史的浓缩。魏晋交际诗在历史内涵、艺术开拓上取得的成就,都深深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
其他文献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9耀51页。【教学目标】1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初步理解其基本原理,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发现并归纳普通
<正>【片断一】在提问探究的任务中精彩展开T:The English club has a visitor today.(PPT出示人物图片,并相机把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上)He doesn’t know you.Can you introduc
利用LA-ICP-MS对系统采自华南奥陶系标准剖面——宜昌黄花场剖面的牙形石进行了高分辨率微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沉积环境水体加深、量能减小,牙形石稀土元素存在(La/Yb)N与(La
期刊
针对当前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新形势,分析了现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运用新媒体作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创新的主要手段,从而
目的为了克服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的传统方法存在的干扰大、成功率低、操作复杂、费时多等缺点,以探索新的方法进行改良和优化。方法将液体培养法引入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
本试验进行了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和DH株再生技术研究,主要探讨了花蕾的长度,不同基因型,花蕾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和不同自交世代对小孢子诱导出胚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组成
容隐制度是一项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法律制度和道德原则。从古至今,在不同国家、不同法系以及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中都有亲属容隐的理念或者制度。对于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