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ini826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麻醉深度指数(CS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临床麻醉深度的监测并进行比较,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CSI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可行性目的:比较麻醉深度指数(CSI)与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4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20~30kg/m2,随机分为R0、R2、R4、R6组,每组11例。R0组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TCI)生理盐水,R2、R4、R6组分别以效应室靶浓度2、4、6ng/ml TCI瑞芬太尼,10min后TCI丙泊酚,初始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均为1.5μg/ml,每4min增加0.5μg/ml。每20s行警觉/镇静评分(OAA/S),OAA/S评分为1分时给予强直刺激,刺激电流为50mA,频率为100Hz,持续时间2s;直到患者对刺激出现有意识的反应消失为止。试验过程中所有患者保持自主呼吸,必要时给予手控辅助呼吸。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按产品说明书安放CSI和BIS监测电极。采用CSM监测仪和S/5TM麻醉监护仪分别监测CSI和BIS,同时分别应用软件Danmeter A/S CSM Capture v 2.02和Datex-Ohmeda S/5Collect实时记录CSI和BIS数据;CSI和BIS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均为1s,试验结束后所记录的数据保存至硬盘供后期分析。记录TCI系统预测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Ce)值每变化0.1μg/ml的数值和时间。记录睫毛反射消失和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的BIS、CSI及Ce。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同OAA/S评分下的同一监测指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方差分析;CSI、BIS与OAA/S评分间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CSI与BIS、Ce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CSI、BIS预测不同OAA/S评分的预测概率(Pk),采用Smith等的方法计算Pk值。采用概率分析(Probit分析)计算各组睫毛反射消失和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的BIS50、CSI50及Ce50。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BIS基础值为95.72±2.30,而CSI基础值为91.64±4.2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SI变异系数大于BIS的变异系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BIS值和CSI值随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随着镇静深度的加深(OAA/S 5至0),BIS值和CSI值均逐渐降低。四组患者组内的BIS值和CSI值与前一级OAA/S评分时的BIS值和CSI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OAA/S评分时,各组的BIS值和CSI值均为R6>R4>R2>R0(P均<0.05);各组CSI、BIS与OAA/S评分均相关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8,且各相关系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BIS在区分不同OAA/S评分时的Pk值亦均大于0.85,各Pk值与Pk值为0.5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CSI与BIS均呈正相关,与Ce均呈副相关(P均<0.01)。R2、R4、R6组睫毛反射消失及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CSI、BIS、Ce与R0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睫毛反射消失和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的CSI50、BIS50均为R6>R4>R2>R0,而Ce50均为R6<R4<R2<R0。而相同组内睫毛反射消失和强直刺激反应消失时均为CSI50<BIS50。结论:CSI能够较好地反映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变化。第二部分:CSI预测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意识恢复的可行性目的:观察麻醉深度指数(CSI)对于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患者意识恢复的预测效能。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20~30kg/m2。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全麻诱导时TCI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4ng/ml和2.5μg/ml,意识消失后给予0.6mg/kg的罗库溴铵,待充分肌松后经口气管插管,接麻醉机并行机械通气。TCI瑞芬太尼采用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TCI丙泊酚采用March药代动力学参数。术中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8ng/ml)和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4μg/ml)维持麻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停止TCI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通过DPS工作站读取苏醒期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按产品说明书安放CSI和BIS监测电极。采用CSM监测仪和S/5TM麻醉监护仪分别监测CSI和BIS,同时分别应用软件Danmeter A/S CSM Capture v 2.02和Datex-Ohmeda S/5 Collect实时记录CSI和BIS数据;CSI和BIS数据记录时间间隔均为1s,试验结束后所记录的数据保存至硬盘供后期分析。在患者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和定向力恢复(能正确回答简单问题,如姓名、年龄、日期、生日等)时记录CSI、BIS、Ce、MAP、HR等。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个数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非参数方差分析。CSI、BIS、Ce、MAP、HR与苏醒期意识改变的相关性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CSI与BIS、Ce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CSI、BIS、Ce、MAP、HR预测苏醒期意识变化的效能采用预测概率(Pk),按Smith等的方法计算Pk值。结果:苏醒期患者对刺激无反应、呼之睁眼和恢复定向力三个阶段的CSI、BIS、Ce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I、BIS、Ce与患者苏醒期意识水平的变化显著相关(P均<0.01)。CSI与BIS呈正相关,与Ce呈副相关(P均<0.01),CSI与BIS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CSI与BIS的回归方程为CSI=0.97BIS+5.6,拟合优度检验中决定系数R2为0.8(P<0.01)。CSI与Ce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CSI与Ce的回归方程为CSI=94-15Ce,拟合优度检验中决定系数R2为0.82(P<0.01)。CSI、BIS预测患者无反应-呼之睁眼的Pk值分别为0.83±0.09、0.85±0.04,预测患者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的Pk值分别为0.91±0.02、0.93±0.06,均明显高于0.5(P均<0.01);且各Pk值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AP、HR预测患者无反应-呼之睁眼和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的Pk值与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I能及时有效地反映TCI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患者全麻苏醒期意识水平的变化。
其他文献
<正>由于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不便于运输和贮存,因此要在现场发生和使用,但加入稳定剂之后,使二氧化氯性质稳定,便于贮存和使用,这就是稳定性二氧化氯,保质期可达2 a
自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人类解蔽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然而,科学技术的副作用,诸如:核动力风险、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他莫西芬及其主要代谢物血药浓度,并应用于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报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上部主要内容为他莫西芬及其主要代谢
超声检测是现代无损检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造船、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目前,以超声波测厚仪测量管材和其它部件厚度,测量方法都是逐点测量,缺
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对风力发电系统的六个阶段进行分析,得到了标煤的消耗量为11.13g/k W·h,CO2排量为46.6g/k W·h,分别为煤电的0.25%和0.21%。加权平均后得资源耗竭系数
研究了恒压操作下用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超滤膜净化含腐殖酸类有机物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超滤工艺几乎可完全去除水中的浊度物质,对水中的天然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反冲
对喀什维吾尔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成因、特点及其在新疆维吾尔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挖掘喀什传统维吾尔饮食文化中的精品,从而为喀什维吾尔饮食文化更好地为
在自制的镍钛复合氧化物型可见光催化剂作用下,使用ClO2氧化-可见光催化联合法处理苯胺废水,以苯胺去除率和COD去除率为考察对象,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研究在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家庭照顾者(以下简称照顾者)健康问题日渐凸显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了解照顾者的照顾体验,评估其健康状况及对社区护理的需要,并根据研究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及真实退休年龄的偏低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带来极大威胁,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