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近些年,我国科技创新彰显了蓬勃生命力。根据《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是唯一进入前20强的中等收入国家,在全球的排名上升至第17位。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加快我国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更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政策性补贴是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必要手段,从宏观角度看,可以提高行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但政策性补贴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所以探究其对企业创新是否有激励作用,以及如何使政策性补贴引导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结合中国国情,从不同的补贴方式入手,采用创新投入和产出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并立足企业自身,从企业规模、所有权、股权集中度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深入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税收调控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论证政策性补贴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作用机理。基于上述理论基础,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性补贴的现状,以2015-2018年沪深A股符合筛选标准的565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政策性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考虑了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了东、中、西部的异同,也分析了政策性补贴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滞后关系,旨在更加全面分析我国目前政策性补贴的实际影响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总体来看,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能够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从补贴手段来看,政府补助的激励效果均好于税收优惠。(2)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对中部和西部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更具促进作用。(3)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企业专利申请存在滞后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与结论,提出政策建议。首先,政府直接补助仍是我国重要的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补贴政策的发展方向,让两种政策工具优势互补,共同激励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开展。其次,采用差异化的政策供给,重新塑造地方的政绩考核体系。再次,以激励创新产出为政策导向,完善现行政府补贴政策,进一步发挥政府补贴政策对创新投入向创新产出转化的激励作用。企业层面,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并与科研机构以及高校展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产学研协同,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