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两个英译本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英译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m2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瓶梅》这部明代“第一奇书”,是中国小说进入创作期的标志,其在叙事艺术和技巧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迄今为止,共出现两个全译本:英国汉学家埃杰顿的译本和美国汉学家芮效卫的译本。埃杰顿译本已被选入《大中华文库》,芮效卫译本一经出版就受到英美读者的广泛好评,然而在国内还鲜有对其译本进行研究者。本文试图从叙事学的角度,采用文本整体细读、对比研究、案例分析、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原文和两译本的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进行历时和共时性的对比分析,从中探寻叙事学对小说翻译以及小说翻译批评的启示。本文对《金瓶梅》原文和两全译本中的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位译者采取不同叙事策略。首先,埃译本更多地采用现代西方引语方式替换原文中的人物话语表达方式,这种替代改变了原文人物话语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叙事视角、叙事距离、叙述层次,以及与之相关的原文隐合作者的态度、感情色彩和意识形态。这引发了关于翻译“忠实”标准在叙事层面的形式考量。其次,芮译本则更多地以相同的方式成功地翻译原文中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就文本目的而言,作为译者应积极参与原文小说的叙事交流,积极揣摩原文隐合作者和叙述者的叙事意图,据其构建自己译文的隐含作者,使译文叙事接近原文叙事。再次,对比两位译者的不同叙事策略,我们发现,翻译目的影响叙事策略,为达到某种翻译目的,译者会积极介入叙事用意,参照中西方叙事传统,选择保留或改变原文叙事策略和方法。这启发我们在利用经典叙事学基本知识解读和指导小说翻译的同时,应该将后经典叙事学的读者和语境观引入翻译研究。
其他文献
钻孔咬合桩在我国还处在摸索、熟悉工法阶段。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进行钻孔咬合桩咬合面与剪切性能研究。根据模型试验结果,认为荤荤搭配的咬合桩可以作为永久结构使用,荤素桩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强弱更是判定一个人语文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伴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实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逐步确立,阅读教学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大型连锁超市日趋完善成熟,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商场管理信息系统是商场管理的核心。对整个商场经营的决策
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更新理念,不断通过继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外语素质和教学能力,以适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网络构建的平台也使得各式各样的信息不断涌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疑,网络也进入了学校的教育,走进了课堂。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