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归国留学人员迅速增加,研究他们回国后的就业状况,是做好留学人员工作,充分发挥归国留学人员才智的必要路径。本研究利用上海市2011年侨情调查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研究海归群体在沪就业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及其差异大小。再结合logistic分层分析和定性访谈,探寻导致海归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找到缩小海归就业性别差异的可能路径,提高对就业弱势一方的人力资源利用度。通过对海归在沪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就业结构(包括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职业成就和就业困难几个方面指标、数据的测度和比较,发现女海归相对男海归处于就业弱势地位: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低于男海归,失业率则高于男海归;两性间存在行业隔离和职业隔离,女海归中更高比例担任低级职务;女海归获得业绩成就与政治荣誉的比例均要低于男海归;同时女海归中有更高比例提出就业困难。logistic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地区等因素显著影响两性海归的失业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地区、行业等因素显著影响两性海归的职级差异。本研究将海归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归为生理和心理因素、逆选择、社会性别和经济因素。生理和心理因素主要从生理和心理的两性差异来解释就业性别差异,认为两性之间的差异以生理差异为基础,由于身体素质和生理特点不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男女两性在相关岗位及行业中的就业性别差异。逆选择机制认为,由于男海归经济责任较大,因此能留下来并顺利就业的男海归都是相对优秀且敢于拼搏的。相比之下,女性的经济压力不如男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婚姻作为减压器。社会性别论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生理差别是与生俱来的,其余加诸在性别上的附属性质与角色全都是受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的、被后天构建的,正是这种被构建的性别角色影响了两性在就业市场中的不平等。经济因素侧重从两性搜寻工作机会的成本不同,因为女性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比男性更艰难,搜寻工作的成本更高,因此女性可能会考虑接受低级工作或者低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