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源方式”是一种主要基于互联网的分散的问题解决和成果产出模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在辞书编纂领域,其应用的典型实例为维基百科。本文试图以维基百科为例,探讨众源编纂模式对百科全书编纂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现代词典编纂的功能理论认为,词典是一种实用产品,其编纂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或某些需要(Bergenholtz&Tarp2003,2004;Tarp2008)。本研究在现代词典编纂功能观的理论框架下,运用“抽样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以维基百科(英文版)中91个著名作家(文学与戏剧类)推荐条目和100个语言学家条目为研究对象,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对应条目进行对比研究,从条目选收、条目结构和检索系统等三个方面入手,系统分析维基百科结构的区别性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检验维基百科在结构上是否能够满足用户查检信息和自我教育的基本需求,从而客观评价众源编纂模式的优势和弊端,探讨“众源方式”对网络百科全书编纂的影响。进而展望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众源方式”在辞书编纂领域的应用前景。本文的主要发现和启示如下:第一,在条目选收方面,维基百科呈现出自下而上、零散选收、动态增加的特征:维基百科条目选收的步骤可分为发现未收录内容、快速创建新条目、添加分类标签、与相关条目建立联系等,而《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收条步骤为设计选条框架、编制各学科条目表、综合审定、编制条目总表等。因此,在众源编纂模式下,维基百科条目选收具有三个区别性特征:条目选收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以及分类标签的设置。此外,维基百科条目选收还存在着两大问题:条目选收的随意性较强和分类标签缺少层次性。第二,在众源编纂模式下,维基百科的条目结构具有三个区别性特征:释文内容的开放性和动态性、结构组件设置及功能的多样性、随文加注参考文献。与此同时,维基百科的条目结构还存在着条目结构和释文内容缺乏系统性、各类条目发展的平衡性不足等两大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基于“众源方式”的维基百科编纂模式、维基百科的核心编纂方针和条目的受关注程度等因素。因此可见,维基百科在条目编纂中存在着编者水平与条目质量、资料数量和内容多寡等两大基本矛盾,这些基本矛盾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维基百科的未来发展,还影响大众对维基百科的整体评价。第三,维基百科的检索系统分为基本检索系统和辅助检索系统。其检索系统在功能、参见系统和超链接的运用、参考文献的设置、条目的关联性方面与《不列颠百科全书》存在较大的区别。因而,维基百科的检索系统具有检索系统功能的多样性、检索系统的开放性、编辑历史的可检索性等三个区别性特征,但同时还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方面:超链接密度较高,易分散用户注意力、网络文献问题频现,释文质量难以保证、参见与超链接功能趋同,内容缺乏系统性。就总体而言,“众源方式”在网络百科全书的编纂中既有优势,又有局限:优势在于条目数量增速快,编纂成本小、内容免费查阅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元等,局限在于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中立原则难以贯穿始终和志愿者积极性难以保证等。众源方式自身的优势加上编纂系统的精心设计,使得维基百科凭借大众的力量基本实现了百科全书的查检和教育等主要功能,但是众源编纂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致使维基百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阻碍其更好得实现百科全书的主要功能。为了充分发挥“众源方式”的优势,规避其自身的劣势,本研究提出从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完成条目初稿的撰写、审核条目的释文内容和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等四个方面将“众源方式”应用在未来网络百科全书的编纂之中。同时也可将上述四个方面结合运用,提出一种由专家学者为主导、志愿者参与为主体的编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