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利用海洋,首先要了解和认识海洋。由于近海海域在各沿海国家经济发展、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和国防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近海海洋环境的观测工作,纷纷在岸边和近海区域以岸基台站和浮标为主要观测平台、单要素与多要素结合进行对海洋的观测。中国大陆海岸线约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约1.4万千米。然而,到目前为止,建在我国3.2万千米海岸线上的观测台站和近海观测浮标不仅数量少、分布也不尽合理,同时还存在着观测点设置、观测手段和方法落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必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更加科学的管理、开发、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近岸海域提供帮助。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用于近海海洋观测的岸基台站和固定浮标的分布现状,然后着重从从观测平台的数量、观测资料的连续性、观测方法和观测仪器、观测点的设置以及观测资料的使用几个方面对我国近海海洋观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海洋观测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海洋观测站空间布局的代表性问题。以往很多台站的设立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海洋科学研究的水平而设置的,以现在的发展需求看,观测平台数量少,近海无潮点、风暴潮灾害多发区、近海生态系和部分河口区的观测缺乏针对性,岛屿岸站少,海上平台资源也未得到有效利用;二是,部分海洋水文要素的观测时次(例如表层水温的观测)和观测层次(大部分观测要素只进行单一层次的观测)不尽科学、不尽合理,在该时次或该层次上观测的数据不能完全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三是时间域上新、旧海洋观测资料之间的衔接性问题。海洋观测仪器集成度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施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改进以及测点的搬迁会使新、旧观测数据之间在资料采样频率、精度、客观性、系统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此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国海洋数据资料的完整性、精确性、一致性以及兼容性等。有必要对由于施测位置或者施测方法等改变而引起观测资料前后有区别的台站进行观测资料能否连续使用的专项研究。针对我国近海海洋观测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对海洋台站进行综合的四维代表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计划的改善我国近海海洋观测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海洋科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实时的、长时间序列的实测数据,为海洋台站的管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此外,本文根据国内外海洋观测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要地提出建设基于海洋台站和浮标的近海海洋观测系统设想,介绍了设想系统的组成、功能和预期实现的目标,并论述了其可行性和保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