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突发事件频发。无论是自然灾害或是人为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都会阻碍社会正常运行。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空前发展和公民监督意识觉醒,政府已难以完全操控话语权。政府适时而正确地发布信息,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消除突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通过新闻发布引导公众舆论,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自“非典”事件以来,新闻发布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制度,逐渐常态化。新闻发布作为政府与民众信息沟通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公众知情权保障、社会情绪稳定、正面舆论引导等问题。当前,我国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专业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新闻发布的主体和责任范围逐渐明确,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然,我国新闻发布制度仍在深入探索阶段,制度层面法制保障的不完善,新闻发布的现场执行力和后续扩散力的薄弱环节,削弱了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力,甚至导致新闻发布的次生舆情危机频发。因此,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估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力,针对性地提出新闻发布传播力的优化策略十分有必要。笔者运用传播学、危机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以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概括出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力的内涵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一系列新闻发布活动所体现的传播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传播效果。并总结出其构成要素分为: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发布渠道和受众四个部分。随后,笔者通过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保障机制建设、现场传播状况、后续传播效果三个层面着手,构建了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评价指标体系,揭示了影响传播力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弥补以往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研究中的空白。最后笔者结合体系和对我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充分的梳理,同时剖析了当前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分别从“原动力”、“执行力”、“扩散力”、“公信力”四个层面,为提升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传播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优化策略,对全面提高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新闻发布效果,确保信息沟通顺畅、维护社会稳定、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媒介话语涵盖了媒介产品从生产、经营到形式、内容的各个方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研究的新取向,而从媒介话语的角度研究近三十年传播史也是一个新视角。作为解放思想的前沿
期刊
如今,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正在蓬勃发展。但是占中国少年儿童80%的农村少儿却很少能在电视上真正看到自己的身影,听到自己的声音。少儿频道成了城市孩子的舞台,农村孩子处在了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舆论方式,拥有隐匿性、瞬时性、交互性、可观测性等区别于传统媒体舆论的特点,为中国网民提供了BBS、新闻跟帖、网络聊天、博客、微博客等多渠道
学位
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正处于关键性时刻。转型期间出现的巨大的信息需求,频发的社会危机,失衡的利益分配,一定程度上的认同危机和信仰迷惘,给社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