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降低大豆蛋白中的植酸含量并提高蛋白质的耐钙性能,将其应用于临床营养品及儿童豆奶产品中。本文提出了两种制备低植酸大豆蛋白并同时提高蛋白质的耐钙能力的新技术,并将制备的低植酸蛋白原料应用于临床营养品及儿童专用豆奶产品中。研究结果如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大豆7S、11S蛋白的钙耐受能力的差异,研究表明:7S蛋白组分比11S蛋白组分的Ca2+耐受力强。pH7.0条件下,7S组分比例越大钙离子耐受能力越强,这可能与7S含有较低植酸含量有关。大豆7S蛋白植酸含量为0.21%(g/100g干重,下同),大豆11S蛋白植酸含量为1.70%,SPI植酸含量为1.29%。本文提出了一种植酸酶处理结合喷射蒸煮技术制备低植酸耐钙大豆蛋白(LPRC-SPI)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营养品产品中。结果表明:在50℃,pH4.5条件下用植酸酶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大豆蛋白的植酸含量,喷射蒸煮处理对植酸含量下降效果并不十分显著,但是连续水热处理显现出抑制或保护大豆蛋白Ca2+诱导聚集的作用。制备出的低植酸耐钙大豆蛋白植酸含量降至0.38%,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相比下降率最高达到71%,耐受钙离子的浓度提高到1.1%。以LPRC-SPI为原料制备的临床蛋白营养液产品耐钙性稳定,粘度值较低,几乎可以与酪朊酸钠相媲美,为其能够在临床营养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植酸酶处理、喷射蒸煮技术及超滤渗滤膜(DUD)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低植酸大豆蛋白(LP-SPI),并将其应用于儿童专用豆奶产品中。喷射蒸煮处理能够将绝大部分蛋白质分子量提高到75kDa以上,在选择大通量超滤膜时蛋白截留率提高91%以上,同时大大降低了膜污染现象。LP-SPI植酸含量降低至0.12%,与制备出的LPCR-SPI相比植酸含量下降约60%,与SPI相比植酸下降率提高90%左右。将其应用于青少年儿童豆奶产品中,与SPI原料相比较,产品呈现良好的性能与稳定性,为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