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以情绪调节策略为核心的情绪管理训练方案。(2)验证情绪管理训练方案对冠心病患者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1.情绪管理训练方案的构建文献研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了解和分析有关情绪管理或情绪调节干预方案的设计及现状,为构建冠心病患者情绪管理训练方案提供参考。小组讨论:经课题组讨论,确定冠心病患者情绪管理训练方案内容、干预形式、干预时间和干预人员等内容,形成冠心病患者情绪管理训练方案初稿。前期调查:2018年11月-2019年3月,在郑州市2所三甲医院和2所二甲医院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79名冠心病患者,并用认知性情绪调节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对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相关内容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管理训练方案进行初步修订。两轮专家咨询:咨询12位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临床护理、临床心理等方向专家。通过计算专家对干预内容的熟悉程度与判断依据得分,评价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根据专家建议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管理训练方案进行修订。预试验:选取7例冠心病患者对干预方案进行调试。通过患者的反馈建议和干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修订,形成冠心病患者情绪管理训练方案。2.情绪管理训练方案的应用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选取94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科室为单位采用抛硬币法进行分组,冠心病一病区为干预组(48例),冠心病二病区为对照组(46例)。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情绪管理训练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基本健康指导、康复助手推送健康知识)。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采用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量表、情绪管理分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情绪管理训练方案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结果1.干预方案的构建(1)文献研究:以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的癌症病人家属支持性团体方案构建逻辑框架图为设计思路,通过内容分析法初步提炼出干预方案的干预模式、干预次数、干预目的及内容、分组方法、评价量表及评价时间。(2)两轮专家咨询:第一轮发放12份问卷,回收11份,回收率为91.7%。第二轮发放12份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的熟悉程度Cs为0.933,权威系数为0.929。(3)冠心病患者情绪管理训练方案: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情绪管理训练方案经文献回顾、前期调查结果、半结构访谈、两轮专家咨询及预试验最终确定干预方案的干预时长为6周,共7次,面对面干预3次,康复助手网络干预4周,每周1次。干预方案包括感知情绪温度一认识情绪万花筒、合理掌控情绪—做情绪主人、积极认知—体验快乐、塑造阳光心态—体验拥有、关注康复计划—伴你我成长、体验益处—行动你我6个干预主题。2.干预方案应用:在干预和随访过程中共有18例因猝死、转院、中断干预等原因失访(流失率16.07%),最终参与全部干预内容94例冠心病患者。(1)干预后两组冠心病患者认知性情绪调节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性情绪调节得分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认知性情绪调节各维度(除渴望接纳策略外)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发现,干预后非适应性情绪调节各维度得分低于干预前,适应性情绪调节各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与干预后1个月的认知性情绪调节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管理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管理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情绪管理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发现,干预后的情绪管理得分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与干预后1个月的情绪管理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得分随时间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P<0.01)。(4)干预后两组患者失眠得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失眠得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失眠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中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失眠得分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组的失眠得分随时间变化且变化趋势不同(P<0.01)。结论(1)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管理训练方案专家权威性高,积极性较好,专家意见一致认为干预方案对促进冠心病的身心健康具有临床意义。(2)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情绪管理训练方案能有效促进冠心病患者消极应对的积极转变,提高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改善其消极情绪和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