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居于所有肿瘤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地攀升。其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科学的分期在指导患者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在2009年,AJCC公布了第七版的TNM分期系统,其提出了T4N0M0亚期中肿瘤穿透浆膜的患者与肿瘤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患者间的预后存在差异,因此将Ⅱ期肠癌患者划分为了Ⅱa(T3N0M0)、Ⅱb(T4aN0M0)、Ⅱc(T4bN0M0)三个亚型。本文收集了1980年至2007年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为Ⅱ期肠癌的患者,对其进行重新分期,探讨最新的第七版TNM分期能否更好的提示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同时对可能影响Ⅱ期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分析,尝试找出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目的:
1.探讨AJCC第七版的TNM分期相对于第六版分期能否更好的提示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
2.尝试找出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研究对象与方法:
收集1980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并行肠癌根治术,根据AJCC第七版TNM分期术后病理证明为Ⅱ期结肠癌的病例。经完整随访后共计患者644例。
所有患者均于我院病案室查阅病例,登记所有临床资料并于病理科重新调出玻片复查,根据AJCC第七版TNM分期中关于结肠癌的分期重新进行分期。分析各种临床资料的差异性使用X2检验。各亚组间及预后相关因素的生存分析使用Kaplan Meier法,采用log rank法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变量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上统计结果以P<0.05为显著性检验的标准。
结果:
1.本组644例Ⅱ期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1%、84.1%和75.8%。第七版分期下三个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T3N0M0组87.3%,T4aN0M0组76.0%,T4bN0M0组77.8%。Kaplan Meier统计分析显示T3N0M0组对比于T4aN0M0组及T4bN0M0组,其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4aN0M0组及T4bN0M0组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按照第六版分期时T4N0M0组的5年生存率为77.0%,对比于T3N0M0组,两者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
(1)将患者分为<35岁、35-65岁、>65岁三组,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85.8%、79.3%。年龄越大者预后越差,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排除非肿瘤死亡后,三组间的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将患者分为送检淋巴结数<12枚和≥12枚两组,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和91.2%,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术中行化疗组患者对比于未行术中化疗者预后较好,两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术中行化疗组88.5%和未行术中化疗组79.5%,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术后是否行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0.05),但对患者进行化疗具有选择偏倚,年轻者和高危因素患者更倾向于行辅助化疗。而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体、组织类型、癌级别、术前是否合并梗阻、术前CEA水平均未在本研究中显示为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P>0.05)。
(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第六版)、送检淋巴结数目、年龄、术中化疗为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排除非肿瘤死亡后,年龄不在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论:
1.Ⅱ期结肠癌T3N0M0组预后与T4aN0M0组及T4bN0M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4aN0M0组及T4bN0M0组间的预后并无明显差别(P>0.05),第七版AJCC的TNM分期法中Ⅱb期和Ⅱc期两组不能很好的区别开来。T3N0M0组与T4N0M0组预后差异明显,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六版AJCC的TNM分期能很好的指导预后。
2.单因素分析显示Ⅱ期结肠癌预后与T分期(第六版)、送检淋巴结数、术中化疗和年龄相关,而性别、肿瘤部位、肿瘤癌级别、肿瘤大体形态、术前是否合并梗阻及术前CEA水平均未显示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第六版)、送检淋巴结数、术中化疗和年龄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但是排除非肿瘤死亡的影响后,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年龄对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