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湖区5省(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和山区2省(四川、云南),血清学诊断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血清学诊断方法检测效能方面的研究开展的比较多,研究显示血清学诊断方法在不同流行类型、流行程度、年龄及性别之间的检测效能存在较大差异。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粪便检查方法的低灵敏度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探索一种能准确估算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的统计学方法,对于评估当前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协助制定防治策略十分重要。本研究首先根据Meta分析获得的检验效能筛选出较优的检测方法,然后采用贝叶斯分级模型,纳入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灵敏度与特异度等先验信息,构建优化后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贝叶斯模型,随后利用构建的模型对镇江市丹徒区连续5年的血清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人群估算血吸虫感染率变化趋势,评估其防治效果。首先,通过对诊断实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流行程度下间接血凝实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ipstick dye method,DDIA)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效果。IHA、ELISA与DDIA的加权合并灵敏度分别为0.83、0.87和0.90;加权合并特异度为0.69、0.60和0.62。IHA、ELISA和DDIA的总体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96和0.92。ELISA曲线下面积大于IHA和DDIA,提示ELISA的诊断效能较高。然后对江西、安徽及湖北3省7个调查点的8248个样本人群,同时开展Kato-Katz法(一粪三检)病原学检测与ELISA法血清学检测。其中ELISA法在男性6~、10~、20~、30~、40~、50~和60~年龄组的灵敏度分别为0.7500、0.9500、1.0000、1.0000、0.9667、0.9512、1.0000和特异度分别为0.8898、0.6958、0.5105、0.4118、0.3549、0.3059、0.3180;ELISA法在女性6~、10~、20~、30~、40~、50~和60~年龄组的灵敏度分别为0.5000、0.8889、0.0000、0.9048、1.0000、0.9615、1.0000和特异度分别为0.8960、0.8193、0.6995、0.4930、0.4631、0.5086、0.5505。不同年龄组的灵敏度(t=16.231,P<0.01)与特异度(t=7.727,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加,男性与女性的灵敏度在6~30岁间呈上升趋势后,趋于稳定;其特异度均呈下降趋势,男性的特异度低于同年龄段的女性。第二,基于第一部分研究获得的先验信息,利用威尔逊区间算法,得到不同年龄组、性别组的灵敏度与特异度95%可信区间。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样本数据调查,年龄嵌套于性别、性别嵌套于村的巢式(nested)结构,同时纳入了年龄组、性别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先验分布信息,利用贝叶斯分级模型,从而构建血吸虫病血清学贝叶斯模型,并根据调查结果,验证模型;改变灵敏度、特异度等参数的先验分布范围,开展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本村庄(P=0.068,P>0.05)、性别(男性:P=0.096,P>0.05;女性:P=0.09,P>0.05)和年龄组(P=0.266,P>0.05)的模型估算感染率和真实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本研究构建模型可以估算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不但解决了样本数据相互嵌套的问题,而且可以提供样本总体、性别及年龄组的估算血吸虫病感染率。随后,用ELISA法检测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连续5年的血清库样本(2011-2015年),开展血清ELISA法检测,并利用已经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学贝叶斯模型,推算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变化趋势。对血清库的2180份血清样本进行检测,2012年血清学阳性率最高为37.38%,2015年的最低为7.36%,2012年以后血清阳性率通过趋势分析呈逐年下降趋势,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P<0.05)。5年的估算人群感染率分别为1.288%、1.456%、1.032%、1.485%和1.358%,不同年份估算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998,P>0.05),提示2011-2015年此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因素可能依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血吸虫病风险监测,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总之,ELIS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组之间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存在显著差异;血吸虫病血清学贝叶斯模型可以有效估算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用于血吸虫病疫情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