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生存压力的增加,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呈现明显亚健康状态,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并向低龄化发展。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统计[1],2015年以来中国城市及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仍在继续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16》[2]指出,我国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虽已初见成效,但仍面临着严酷挑战,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死亡率依然逐年上升。目前,心血管病患病者约有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有1100万。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在今后的十年内仍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心血管系统疾病将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逐步确立,医疗工作者们在立足缓解机体不适的同时,开始更加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躯体和疾病本身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由于其安全可靠,能够即时解除疾病发作时的痛苦,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作为一项有创性操作,在患者精神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应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首次成功施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周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估,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有无吸烟、饮酒、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种类、血管病变数目、是否有残余狭窄、植入支架数目、BNP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为临床医生能够及时识别存在焦虑、抑郁状态的冠心病人群提供依据,以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入选2017年6月-2017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施行PCI术的患者203例,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PCI围术期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1周)进行焦虑、抑郁状态测评(不能自主填写者,由研究者读,患者自主选择)。应用t检验比较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的变化,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焦虑、抑郁状态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SAS及SDS评分分析:术前存在焦虑状态的患者有45例(占22.2%),存在抑郁状态的患者有55例(占27.1%),术后存在焦虑状态的患者例数减少至20例(占9.9%),存在抑郁状态患者数目减少至30例(占14.8%),术后焦虑、抑郁状态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这种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影响因素结果分析:性别对PCI围术期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变化均有影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23)。心功能状态(由LVEF反映)对术前焦虑状态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年龄、受教育水平,是否吸烟、饮酒,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类型、病变血管数目、植入支架数目、是否有残余狭窄等对PCI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变化上无显著差异。结论:1.冠心病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PCI治疗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状态。2.性别是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女性更易出现围术期焦虑、抑郁。3.心功能状态是冠心病患者PCI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变化的影响因素,LVEF<50%的冠心病患者更易出现围术期焦虑、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