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涡旋场自1992年被提出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涡旋场波前相位中包含与轨道角动量相关的螺旋相位因子,使其可以被应用在量子存储,量子信息领域中。本文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考虑了涡旋光场的影响,研究了在涡旋场的作用下,电磁诱导透明,四波混频等经典量子光学效应所产生的新奇的现象。论文基本概况如下:首先,我们利用涡旋光作为控制场与87Rb原子相互作用。在三能级的原子系统中,我们基于空间电磁诱导透明效应,提出了一种产生新型结构光的方案。所产生的结构光可以由耦合场控制。由于拉盖尔‐高斯场和恒定耦合场诱导的联合量子干涉的作用,不同的空间依赖光束可以通过测量介质对光的探测吸收来得到。这个方法可能在光学和新奇的量子技术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在四能级的原子系统中,通过四波混频过程产生涡旋调制的现象。将涡旋场引入到四波混频过程中,与原子相互作用的涡旋场作为耦合场,利用四波混频过程,涡旋光的螺旋相位被有效的传递到了产生的四波混频场中,并且通过改变探测场的失谐,产生的四波混频场的螺旋相位也发生改变。利用色散关系,我们详细的解释了这个现象。我们还研究了产生的四波混频场与高斯场的干涉图样,将相位调制现象呈现在了更利于实验观察的光强分布上。这个研究也许能够为探索基于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技术提供帮助。最后,我们研究了在半导体量子阱介质中,通过四波混频过程产生涡旋光场的方法。通过改变探测场失谐和控制场失谐,我们可以有效地调制产生的四波混频场的相位和强度。我们发现当探测场和控制场失谐相等时,介质的吸收和色散都被有效的抑制。同时四波混频的转换效率也达到最大,最大的四波混频转换效率为50%。这个过程将涡旋场的螺旋波前从输入光传递到了输出光,可能会应用到固态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