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我国由于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东部地区更是由于开放化程度高、交通便利、人口优势等条件,率先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当中,众多企业扎堆在此形成了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了探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情况,特别是该地区产业集群是否出现过度集聚现象,本文在回顾产业区位理论以及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集聚程度和集聚效益之间存在着倒"U"字型曲线关系,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部分制造业集群可能已经进入了成熟与调整阶段,这两大命题,并构建计量模型,运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归纳为以下四点:(1)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数量减少,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等产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在这些地区的区位熵不断上升,集聚效益和竞争优势凸显。(2)自2005年以来,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呈现了产业集聚到产业分散的变化趋势。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珠三角地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已经处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增长动力不足,拥挤效应逐渐显现;而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处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调整阶段,出现了衰退迹象。(3)长三角和珠三角制造业集群演化过程中,最初随着集聚程度提高,集聚效益增加,而当区位熵超过某个临界时,集聚效益逐渐下降;并且珠三角地区集聚效益对于集聚程度的增加更敏感。此外,资本深化程度和政府作用均具有正向效应,而外来资本则更多地表现为负向影响。(4)长三角最适集聚程度约为区位熵1.75,珠三角最适集聚程度约为区位熵2.21。按最适集聚度进行衡量,长三角地区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家具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可能出现了过度集聚现象。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研究集聚程度与集聚效益的过程中,参照"产业群落"和"生物群落"的共同特征,引入生命周期理论,拓宽了产业集聚研究方面的内容;并且,这篇文章主要关注集聚的负面效应,以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从集聚效率的角度来研究产业集聚与产业分散;此外,本文运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