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耐药菌的不断出现,使得依赖于抗生素杀灭细菌的传统疗法受到极大限制,由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等问题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发展新型的高效抗菌剂迫在眉睫。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多种新型高效的抗菌纳米材料不断涌现出,并在抗菌领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其中,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由于其高效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在抗菌领域中,特别是在治疗细菌性脓肿和伤口感染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本论文针对能够引起多种感染症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并合成了两类新型光热抗菌纳米材料。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使用Fe2+和Fe3+与天然抗菌分子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进行配位,分别合成了两种铁-没食子酸纳米颗粒(GA-Fenanoparticles,GA-Fe NPs)。两种GA-Fe NPs的形貌与成分比例等非常相似,且在近红外区域均具有广泛吸收。相关测定结果表明两种GA-Fe NPs均有较好的光热性质;与铁离子的配位后,GA分子在生理环境中稳定性明显提高。在抗菌能力方面,与GA相比,GA-Fe NPs的抗菌效果显著提升。在相同的材料使用剂量下,GA-Fe(Ⅱ)NPs相较于GA-Fe(Ⅲ)NPs表现出更强的抗菌效果;此外,在光热作用下,两种GA-Fe N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伤均可达99%以上。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上述GA-Fe NPs需要在较高的浓度下(1.2 mg/mL)才能表现出相对理想的抗菌效果,因此,为了有效降低纳米抗菌剂的使用剂量,我们通过阴离子交换的方法,在水相中成功合成了在近红外二区具有较强吸收的硒化亚铜纳米片(Cu2Senanosheets,Cu2Se NSs)。制备的Cu2Se NSs表现出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其光热转换效率高达61.16%;在体外抗菌实验中,Cu2SeNSs同样表现出令人惊喜的双重抗菌功效:单独使用40 μg/mL的Cu2Se NSs处理细菌后,便可有效抑制细菌生长,而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Cu2Se NSs则可以进一步杀伤细菌,其抗菌能力高达99.9%。小鼠脓肿模型的治疗结果表明,使用Cu2Se NSs作为光热抗菌剂进行PTT,可有效杀死脓肿部位超过90%的细菌,疗效显著。上述结果表明,Cu2Se NSs作为光热抗菌纳米材料,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菌剂,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综上,本文分别构建了两类新型高效的光热纳米材料(GA-Fe NPs和Cu2Se NSs),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与性质探索,研究了基于GA-Fe NPs以及Cu2Se NSs的光热抗菌策略,为新型抗菌纳米材料的研发与抗菌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