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以来,中国以天朝大国的绝对优势保持着与日本以和平友好为主的的交往,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增强,随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两国实力的变化使得中日关系发生了改变,近代国人的对日观念也随着产生相应的变化。近代国人对日本认识的变化呈现着显著地从轻视到正视、从友好到敌对的变化过程。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从历史的客观事实出发,以《申报》为主要资料并结合相关其他大量历史史料,利用归纳演绎法、辩证思维法、和比较鉴别法等多种历史研究方法从多层面探讨从《申报》建立之初到日本吞并琉球(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十余年间国人日本观的变化。本文的主要观点认为这十余年是国人日本观变化的重要和过渡性的时期。在《申报》建立初期,国人一直持续着传统上对日的蔑视和漠视的态度,但是随着日本的发展和出兵台湾及吞并琉球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国人的对日观念逐渐摆脱对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态度,在对日关系上逐渐放下了“天朝上国”的姿态,从最初的放眼看世界的一批人的对日本的漠视,到日本明治之初对日本的轻视,再到对日本一些器物改革的肯定和对制度改革的怀疑,再到台湾事件之后对日本的谴责和戒备,最后到琉球被吞并后由于日本的改变而产生的警醒,以把日本作为敌人之一。这些对日观念的变化都发生在这短短的十余年之中。这一时期是近代以来国人对日观念重要的转折时期,为甲午之后的师日、反日心理做了铺垫;同时也是国人对日观念日渐冷静、客观的重要时段。这十年间国人开始对两国国情及两国关系进行分析,逐渐摒弃盲目的对日观念,不管是对日本还是本国都形成了更为透彻的认识。历史学的一大作用就是为当今世事提供借鉴意义,为未来的道路点亮指路明灯,对近代国人日本观的研究会让我们用史实为依据,指引我们更加透彻的认识现今中日之间的种种。利于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提供正确看待外国的态度,避免历史的惨剧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