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面对激剧变化的形势,先进的中国人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的呐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政治革新运动前后相继。教育也发生重大变革,起初为解决外交人才匮乏问题,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语言学堂,以后又兴办了以培养具有一定近代科技知识的人才为目的的技艺学堂和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的的军事学堂。洋务派的视角虽然还局限于西方的“制器”技艺知识,但毕竟是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新思潮”的深入,洋务学堂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进了课程,拓宽了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维新派的学堂课程内容进一步扩大,把“西政”(包括西史)知识纳入课程体系,进一步开阔了中国社会的视野。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最终中国建立了三级学制的学校体系,标志教育基本上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终于从经学中分离出来,成为学校单独的一门课程,外国历史课程在中学课程中的地位也第一次得到国家教育法令的承认。在救亡图存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晚清历史教育传播了西方社会的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启迪了中国人的思想。晚清历史教育,尤其是处在基础教育地位的普通中学历史教育,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发挥了独特的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历史教育也在这一过程中与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结合,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