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江苏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为了优化江苏省农村体育资源配置投入,满足江苏省农民体育健身的需求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江苏省现今社会发展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我省农村体育开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动态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评价指标量表,使之不断完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农民、政府和农民与政府的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省近些年制定了一些关于农村体育的政策、法规,但是真正落实到基层农村的很少,主要脱节口是在乡镇—农村。所以制约江苏省农村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是乡镇农村体育制度不完善。2、由于江苏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体育设施是基础的、单一化的,导致大部分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致化”、“统一化”,主要以篮球、健身跑等项目为主缺乏特色和创新性。3、江苏省农民的人均收入在逐年增加,农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却不强,主要原因有农民的体育健康观念不强、村委会的体育健康宣传不到位等诸多因素。此外,农村的体育人口仅达到8.50%,近似体育人口也仅有14.38%。4、江苏省绝大多数农村基层缺乏体育指导人才,这严重制约了农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5、在国家体育总局提出《2001—2010年体育改革发展纲要》的十年内,江苏省尚未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评价指标。因此建议:1、加强农村体育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推广和实行苏锡常三地把农村体育工作列入乡镇府的工作考核内容的政策,在农村基层强化落实农村体育政策法规。2、加快农村体育人才的引进,保证农村基层体育活动和农民体育锻炼的开展。为了突出农村体育活动内容的特色性和创新性,也可在全省范围推行淮安市对农村村官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模式。3、加强农村体育宣传工作,每月定期开展全村村民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农民体育健康锻炼的意识和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引导农民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4、加强村委会和民间体育社团或基层企事业单位体育活动开展的合作和交流。加强农村、政府和社会三股力量的合作。5、根据江苏省各地区发展差异和农村收入水平的差异,按不同等级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落后地区高投入,发达地区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