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1867年)是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同时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城市诗人。一直以来,对波德莱尔诗歌的研究大多从三个层面展开,象征主义文艺思想、现代派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对资本主义“恶”和“美”的题材呈现,而波德莱尔对巴黎现代城市景观的思考及体验却被忽略。本雅明晚期的重要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正是这样一部剖析波德莱尔及其诗歌中“城市景观”的著作。在这部经典学术文献中,本雅明从一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重新解读了19世纪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的城市面貌。本论文以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城市景观”的研究为切入点,分为两部分具体展开。第一部分主要对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城市景观”进行梳理,并将其归纳为四大类:人物形象、空间场所、商品意象和商业活动。人是城市景观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人在城市场所中生活和消费;空间场所是承载人和商品的重要载体,商业活动在一定的空间场所进行;商品是商业活动的主角,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商品的交易展开;商业活动贯穿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带来的是一种气氛,这种气氛渗透到包括人、场所和商品在内的城市景观,从而使四者相互交融在一起。第二部分以本雅明研究波德莱尔的著作《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为依据,探讨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诗歌中“城市景观”发掘的现代意义。在政治经济学层面,本雅明分析了都市人群的阶级性及大众的商品拜物教倾向;在审美层面,他将现代都市人在纷繁复杂的“城市景观”面前形成的心理状态——震惊,概括为现代社会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机制;在现代性层面,本雅明对城市景观的分析,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性的某些显著特征如感官性、新奇性、历史性的认同。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波德莱尔诗歌中的“城市景观”及现代意义进行了简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