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现代化理论和区域科学理论研究广西区域教育发展,揭示广西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规律,选择适应区域未来发展和变革需要的教育模式,来推进广西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全文首先阐释广西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的宏观背景,21世纪上半叶,广西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战,使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来支撑和驱动,这需要我们对广西教育现代化推进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规划和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立足一个战略基点,我们采取教育实力这一范畴对广西教育在全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发展水平以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作一个现实定位。教育实力从体现教育的生存力、发展力、资源力和辐射力四个方面对广西教育进行整体性描述和反映,每一个“力”尽量做到部分与整体、全面与典型、定性与定量统一。广西教育的发展是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向未来目标推进和提高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未来蓝图、实践指南和行动纲领,它的确定需要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为依据。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广西21世纪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研究广西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是构建广西区域教育整体现代化推进策略的重要依据。根据未来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同,广西教育现代化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目标阶段,目标任务的确立尽量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影响教育实现现代化目标与阶段的差异性,按照现代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水平,选择经济文化发展基础较好的桂中工业基地柳州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河池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不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结构、人文传统等特点与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为教育现代化实践提供多种模式的选择。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也不相同,不同地区应该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切入点,通过某一方面的变化带动教育其他部分的变化,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柳州立足于良好的经济基础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教育带动全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蓬勃发展,河池通过转变人们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来促进全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从广西不同区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出发,经过归纳和综合,概括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寻求与本地区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教育发展模式,为本地区的经济崛起培养人才增长极。从微观层面上看,区域教育现代化最终落实到学校教育现代化,学校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细胞。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是追求个性,特色鲜明,但同时要整体推进,避免“孤帆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