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社会日益呼唤创新人才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秉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自学—指导式改革,“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也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相对于教案,学案是为学而设,指导学生全程学习的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多以课时学案呈现。它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等环节构成。“学案导学”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但在新基础教育看来,在确认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开展的课堂教学,学生最多只能有一个按教育要求和沿着事先确定的“行进路线”主动学习的资格和权利,而不可能有教学作为复合过程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权,不可能完全摆脱“物”的地位。结合对以往相关文献和SG市学案的研究,我坚持认为,学案是迎合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应试教育并存的社会现实的产物。因此,对学案的作用我们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要正确分析其利弊。相关内容在论文第二部分有重点介绍。第三部分“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通过对山东SG市初中历史教研组统一汇编的学案的分析研究,指出其在学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SG市采取“学案引领”教学,学案集体编写,在全市统一印发,供初中学生和历史教师使用,因此,确保科学的学案设计可以为一线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第四部分通过对SG市学生师生的访谈和期终试卷分析,找出学案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有关SG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结果还有待实践的证实;同时,唯有跟随新理念的步伐,保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才能使其永葆活力。这些都将是我在下一步的学习、实践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