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啮齿动物(啮齿目;Rodentia)是全球分布最广泛;种类最多的哺乳动物;同时也是多种人兽共患病原的自然宿主。但是我们对啮齿动物尤其是中国啮齿动物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并未充分研究;其携带的病原对人类社会具有潜在威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与中亚多国接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区域为沙漠和草原;不仅是我国连接中亚乃至欧洲的重要路上通道;更是一个巨大的农牧业产业基地。该地区生活了多达86 种啮齿动物;农牧业及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其从业人员与野生啮齿动物接触的机会;对该地区的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本课题首次对新疆啮齿动物病毒组及其携带的新型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进行了研究。对采集于新疆西北部的7种共314只啮齿动物种进行了病毒宏基因组检测;共得到了7067条病毒序列(占全部序列的0.14%)。这些病毒注释到了24个病毒科;其中包括一些对人类及动物公共卫生安全具有潜在威胁的病毒;比如砂粒病毒;副粘病毒;双顺反子病毒;细小病毒和布尼亚病毒。我们对脊椎动物及节肢动物来源的病毒序列进行了拼接及系统进化分析;并进一步对其中检测到的砂粒病毒进行了系统的病毒学分离与鉴定研究。在采集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一只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中分离到了一株新型的哺乳动物砂粒病毒;并扩增得到其全序列。多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株病毒是温州砂粒病毒(Wenzhou mammarenavirus)的一个新型变异株并且形成了一个新的进化分支;命名为温州病毒察布查尔株(QARn1)。动物实验表明该病毒感染白化大鼠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产生了病毒血症和病毒特异的体液免疫反应;且其肺脏和胸腺能观察到轻度的出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本研究为该地区啮齿动物的病原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首次在亚洲腹地发现温州砂粒病毒;极大的扩展了该病毒的地理分布范围;同时证明了褐家鼠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由于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具有潜在威胁;该病毒需要长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