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言语交际和书面文体中,人们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地使用反语。对反语的研究最初始于文学修辞领域,后来哲学、心理学、语言学都对这一现象有所涉猎,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与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说相比,其他方法都或多或少缺乏普遍适用性。语用综观说认为把语用学看作是从功能方面对语言的综观比把语用学看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来研究更加科学和完善。顺应论是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它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根据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念性和顺应的意识程度。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因人们顺应的意识程度不同而影响着语境和语言结构间关系的变化。 本文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对反语展开研究。作者试图回答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反语使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因此使用反语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反语是为了进行顺应,从而实现或接近某个或某些具体的交际目的。第二个问题是“使用反语要顺应的对象是什么”?首先是顺应反语这一语言现象本身所特有的语言特点,然后借这一语言载体来顺应交际者的社会习惯和心理动机。作者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反语在顺应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语用功能。第三个问题是“顺应是如何进行的”?研究发现,反语的顺应过程是动态进行的,与时间因素、语境因素和不 山西大学论文同的交际对象有关。围绕本研究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顺应的媒介是什么”?答案是顺应过程涉及的认知心理因素,即意识程度。在反语交际中,不同的个人和社会心理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反语意识程度。 顺应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功能的角度对语言行为进行剖析,这也正好解释了反语这一语言现象为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