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其中一大门类,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皆是来源于它们所产生的时代的各民族人民的自然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情感,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魅力,需要我们积极地保护和传承;其次,这些故事或传说的大部分内容还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具有幻想性,符合幼儿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欲望;同时,其中许多故事和传说中以历史英雄人物为原型,歌颂的是他们的高尚品格,传达了每个时代的真善美,这对幼儿道德意识和人格的养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将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既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幼儿道德修养的形成,还有利于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文献分析,为本研究的开展找寻一定的理论基础,探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价值所在。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分析当前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当前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幼儿教师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薄弱;二是幼儿教师缺乏园本课程开发的主动性;三是幼儿教师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不充分;四是幼儿教师开展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的质量不佳;五是不同幼儿园运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程度差距较大。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幼儿教师运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不足,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具体内容难以搜集,公立幼儿园未能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以及政府对私立幼儿园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根据现状分析的结果,在幼儿园中开展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具体价值,一方面,为幼儿园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相关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和借鉴,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另一方面,促进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途径的多样化。最后,针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是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反馈,从幼儿教师、幼儿园和社会三个方面为促进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提出具体的建议。幼儿教师方面,要增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肯定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提升筛选和改编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提升运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幼儿园方面,要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调动幼儿教师园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重视幼儿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创设,发挥公立幼儿园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寻求幼儿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社会方面,要建立针对幼儿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丰富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加强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的宣传普及,建立健全幼儿园课程评价和监督机制,努力为私立幼儿园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其他文献
利用浸入边界法和流体体积法建立基于N-S方程求解器的二维数值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振荡摇摆式波浪能装置中浮体与规则波的相互作用过程。在该数值模型中,自由表面采用流体
资产定价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直处于发展、变化和完善中的,从单因素模型到多因素模型,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寻找出市场的变化规律、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以此获得超额收益,这些研究都在促使资产定价理论不断发展。其中FF-3因子模型在各个资产定价理论中表现比较突出,该模型被学者验证在国外市场表现较优,能够解释市场中的超额收益,但是每个国家的市场都有不同的特点,该模型能否解释我国A股市场的超额收益率还有待证实。
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后,如何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地理调查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因而,高中地理调查活动开展现状及其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亟待明确。论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
WOA13是一种平均格点化数据,它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对于研究海洋锋的分布范围、季节变化、锋面结构有着很好的效果。利用WOA13季节平均温度数据,选取0.25经纬度网格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