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约姆·阿波利奈尔(1880-1918),20世纪初法国诗人,剧作家,艺术评论家。其诗歌、小说、戏剧创作别具一格,一反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推崇的审美标准,亦不同于当时法国文坛的主流风格。他在文艺创作上所做的尝试,长期影响着欧洲诗坛与评论界,而他在小说创作上的尝试和探索,实为后来超现实主义派、新小说派和荒诞派的文学创作可溯的源头。 阿波利奈尔将其诗歌美学和绘画的视觉效应引入短篇小说创作,以诗歌的思维、技巧创作小说,试图摆脱传统短篇小说创作的僵化,使作品呈现出诗道之美,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主流风格的新小说,呈现出意义含混、荒谬吊诡以及陌生化效果。 第一章探讨小说诗道的艺术渊源。主要来自阿波利奈尔对绘画、诗歌的独特见解,引入短篇小说创作中,使短篇小说创作融入了画论和诗论的一些表现手法,从而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力和阅读美感。围绕阿波利奈尔艺术思想中的重要观点——“新精神”,及在“新精神”下产生的“立体派”绘画和图画诗的艺术思想,阐述诗论、画论观念在小说形式创新上的延伸。论证新精神作为文坛革新的动力,将诗歌革新作为先锋,通过诗歌在形式上革新的先锋性作用,并将这种革新实验性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的开拓意义。 第二章主要论述阿波利奈尔在短篇小说中引入的诗道思维,通过诗歌形式来革新小说创作。论述短篇小说中把反讽、张力、隐喻等诗歌技巧作为主要叙事手法的创新性,增加了小说阅读的审美效果和意义内涵。其小说反对传统的人物、主题、叙事的三元架构表现手法,将人物、叙事高度符号化、陌生化,超越现实主义的风格流派之分,缔造视觉哲学下的新现实主义,拉开了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短篇小说更具象征性、神秘性和哲思性,以反主流的方式表达世界和人生。 第三章主要探讨阿波利奈尔小说诗道的美学内涵和意义,其艺术思想中的诗歌美学,为短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是一种倾向于现代与未来的诗歌美学观念。小说诗道思维来源于对传统小说创作的理解和对其转型的预见,短篇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继承传统的同时,面临着对传统形式、内容的反叛和革新,小说诗道的意义即在于将短篇小说创作转向于现代性的选择,以反人物、反主题、反描写的诗意形式,革新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感受型创作风格和固化的“人物、主题、情节”三元架构模式。 第四章论述阿波利奈尔在继承与反叛之间,呈现出小说诗道思维的悖谬,一方面肯定了继承传统理性精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看到小说创作应适应时代变化。悖谬之处成为阿波利奈尔摸索小说形式创新的动力。另外,阿波利奈尔的小说诗道亦蕴含现代性的危机意识,预见现代性隐含形式僵化的可能性,形式的不断更新提醒人们变换视角观察世界,以此打开新的思考方式。 最后,概述其短篇小说艺术风格上对小说发展可借鉴的经验和形式革新的重要意义,指出小说诗道为文学审美和思维方式转变提供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