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实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53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不仅事关经济民生,更对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重要影响。贫困问题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的任务。近年来政府开始逐步利用金融手段来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金融扶贫已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可。然而由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逐利天性,农村和低收入地区存在严重的金融缺失问题,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民众的金融需求。2016年9月举行的G20峰会,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我国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发展全球领先,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贫困减缓、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提出时间较短,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具体研究还有待加强。因此,本文以此作为研究主题,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现有文献,结合现阶段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扶贫攻坚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其特点及优势,梳理了其影响贫困减缓的理论机制。之后,为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检验二者的作用机制,本文选取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用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科学选取控制变量,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整体、东中西部分区域两个层面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减缓。二者显著正相关,对贫困减缓的作用程度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本文进一步实证探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发挥减贫效应。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增长等都对贫困减缓有直接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收入分配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实现减缓贫困。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显著负相关,二者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能显著地促进经济发展。本文认为,有效识别数字普惠金融的扶贫对象,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和财政扶贫协调联动效应,是实现贫困减缓效益最大化的前提。规范引导其健康发展,发挥减贫效应,还要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直接效用;推动经济增长与数字普惠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对贫困减缓的间接作用。最后,加快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提高数字技术安全性,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发挥数字普惠金融贫困减缓作用的保障。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转染微小RNA181a(miR-181a)模拟物、抑制物的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情况的变化,探讨miR-181a在宫颈癌细胞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iHa、HeLa
本文通过对焦化历史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摸索入炉煤水分对装煤量、炼焦耗热量的影响,探讨水分变化时加热制度调整方法,为焦炉在入炉煤水分变化时,调整加热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结合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资格工程测量员中级工职业资格鉴定,针对高职院校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
目的对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垂体瘤的临床病史特点,影像学特点生化检查特点、垂体激素减退情况以及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的情况经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
<正>2011年4月28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安世园会)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正式开园,宣告有着3100年建城史的西安进入了新的纪元。这是继19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