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化学计量是反映土壤内部碳(C)、氮(N)、磷(P)循环的主要指标,它综合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异性。外源性养分的投入能够引起土壤及微生物量组成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元素不同存在状态的分布格局。本研究以山西省太岳山的油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油松叶(P)、辽东栎叶(Q)、木屑(S)、玉米秸秆(C)、生物炭(B)等5种有机物,同时设置空白组(BL)和对照组(CK),来分析不同有机物对土壤碳(SOC)、氮(TN)、磷(TP)和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的影响,揭示土壤养分、微生物量以及化学计量学比值的关系。本文对2017年5月份和8月份的土壤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其SOC、TN、TP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且两个月份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土壤C/N、C/P、N/P差异都不明显或很小,两个月份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说明有机物的添加并没有影响土壤总养分的平衡。(2)MBC、MBN、MBP在两个月份的比较中趋势各不相同:MBC在5月份有大于8月份的趋势,MBN在两个月份没有差异,MBP在8月份有大于5月份的趋势。对于微生物量化学计量比:MBC/MBN、MBN/MBP在5月份有大于8月份的趋势,而MBC/MBP在两个月份之间差异不明显。微生物群落组成在两个月份之间差异很大。(3)该地区油松林土壤C:N:P和微生物量C:N:P的摩尔比分别为267:17:1和16:3:1。C和N在土壤总养分的比重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在微生物量中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该地土壤全磷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情况,可以推测P是该地油松林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土壤P的不足限制了微生物利用更多的C和N以增加数量。因此可以尝试施加磷肥来改良该地区油松林的立地质量。(4)有机物添加在短期内不能显著改变油松林土壤理化性质,且不同有机物添加后的土壤差异性很小或不存在。因此可以尝试利用腐熟或配施农家肥以促进外源物的速效性,为当地利用现有资源修复生态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