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元经济结构与二元社会结构共同作用下,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曾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它的固化则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后果,后果之一便是中国城乡采用城乡有别的结构性养老体制。城市(含镇,下同)以正规的社会保障群体行为为主,辅之以个人行为和家庭行为;农村以家庭子女供养非正规的群体行为为主,辅之以个人行为和正规的社会群体行为。 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强有力地刺激变革,作为农村地区基本结构单位的家庭也会经历一个迅速而深刻的人口变化,建立在土地保障和代际经济交换基础之上的家庭赡养功能在许多方面被削弱。在城乡分离的二元保障体系下,绝大多数的农村老年居民不能享受养老金,目前,我国农村青壮年人口仍然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规模向城镇地区转移,农村实际人口的老龄化水平将比城市高出4~6个百分点。农村老年居民将日益失去经济资助和其他替换资源,原有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组织机构各方面的限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步履维艰,现阶段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农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 如何在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地区经济差别,农村社会结构加速分化的前提条件下,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养老保障需求以及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成为政府和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沿着这样的思路,提出以下篇章结构和逻辑分析框架: 第一章绪论。提出进行“二元结构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农村养老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观点进行点评,说明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和涉及到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养老保障概述。本章对养老保障进行一般的理论考察,介绍讨论养老保障的内涵、构成以及养老保障的制度变迁及有关理论。 第三章二元结构与养老保障二元体系的形成与影响。中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是适应当时国家推进工业化的需要而形成的,是二元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曾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它的固化则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后果,后果之一便是中国城乡采用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本章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分析、论述。 第四章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现实挑战。在城乡分离的二元保障体系下,绝大多数的农村老年居民不能享受养老金,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建立在土地保障和代际经济交换基础之上的家庭赡养功能日渐弱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村居民移居城市,原有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面临挑战,急需寻找新的对策和出路。 第五章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本章在阐述了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后,重点讨论了在现有的经济水平条件下,农村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 第六章全球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比较与借鉴。发达国家如何把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的背景、做法,其经验和一般规律,对于探索我国如何建立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七章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原则与理论依据。本章在分析阐述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意义和原则的同时,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进行理论解释,提出在当前二元结构将长期存在、存在较大的地区经济差别、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社会经济现状下,农村应选择多层次的养老模式。 第八章构建农村养老保障的初步设想与决策依据。从总体上看,中国二元保障体系还要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现阶段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农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宜于选择部分发达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实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本文认为应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农村非农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建立非均衡的社会保障体系:除部分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农村农业劳动力仍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保障,而将农村非农劳动力逐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注重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方法的结合,合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科学成份,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在“二元结构”大背景下,侧重对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进行交叉研究,做到理论与实际想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策研究注重现实性、可行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