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慈善捐赠一直以来是慈善领域的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随着中国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慈善捐赠受到了广大社会民众的热心关注与大力支持,个人慈善捐赠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慈善事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的个人慈善捐赠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提高个体的慈善捐赠意愿,是我国慈善机构和民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也是摆在我国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内关于慈善捐赠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部分集中在企业捐赠方面。近几年,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个体捐赠。而刻板印象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最早起源于人际交往领域的研究,最近刻板印象中的内容模型已经被学者应用到消费心理学领域,但在慈善捐赠领域较少涉及。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探究能力和热情感知对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并加入共情反应和共情倾向两个变量,探究其具体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均采用情景实验和问卷的方法。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受助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感知对个体捐赠的影响;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热情和能力感知对个体捐赠意愿的直接影响,共情反应在能力感知、热情感知与个体捐赠意愿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共情倾向在能力感知、热情感知、认知共情、情绪共情与个体捐赠意愿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1.对不同群体的个体捐赠意愿有显著不同,对高热情低能力的群体捐赠意愿最高,其次是高热情高能力群体和低热情高能力群体,最后是低热情低能力群体。
2.热情和能力感知对捐赠意愿影响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高热情感知的受助者,低能力感知的捐赠意愿显著高于高能力感知;而在低热情感知的受助者中,低能力感知与高能力感知的捐赠意愿无显著差异。
3.个体对受助者的热情感知通过情绪共情反应中介影响捐赠意愿,能力感知通过认知共情反应中介影响捐赠意愿。
4.共情倾向会正向增强热情感知通过情绪共情影响捐赠意愿的中介作用。
国内关于慈善捐赠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大部分集中在企业捐赠方面。近几年,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个体捐赠。而刻板印象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最早起源于人际交往领域的研究,最近刻板印象中的内容模型已经被学者应用到消费心理学领域,但在慈善捐赠领域较少涉及。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探究能力和热情感知对个体捐赠意愿的影响。并加入共情反应和共情倾向两个变量,探究其具体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分为两个实验。均采用情景实验和问卷的方法。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受助群体的刻板印象内容感知对个体捐赠的影响;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热情和能力感知对个体捐赠意愿的直接影响,共情反应在能力感知、热情感知与个体捐赠意愿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共情倾向在能力感知、热情感知、认知共情、情绪共情与个体捐赠意愿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1.对不同群体的个体捐赠意愿有显著不同,对高热情低能力的群体捐赠意愿最高,其次是高热情高能力群体和低热情高能力群体,最后是低热情低能力群体。
2.热情和能力感知对捐赠意愿影响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高热情感知的受助者,低能力感知的捐赠意愿显著高于高能力感知;而在低热情感知的受助者中,低能力感知与高能力感知的捐赠意愿无显著差异。
3.个体对受助者的热情感知通过情绪共情反应中介影响捐赠意愿,能力感知通过认知共情反应中介影响捐赠意愿。
4.共情倾向会正向增强热情感知通过情绪共情影响捐赠意愿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