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药配伍规律方剂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伤寒论》方药配伍规律,为深入学习《伤寒论》制方理论,合理运用《伤寒论》方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明代赵开美宋刻本《伤寒论》为研究样本,从中选取其汤剂方剂,采用方剂计量学特定指标与分析方法,对所选方剂之用药品类、性味、归经、功能类型、用药剂量、君药与非君药构成、药对药组、六经病用药比较等项目进行系统分析,部分项目尚与汉后历朝及现代医家方剂加以对比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伤寒论》方药的配伍规律。其间引入方均用药数、相对药量、单味药均药量、药味药量标准变异度与极差变异度、君药判别法、君药指数、六经性味突出指数、六经循经指数等指标与方法,并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加以统计处理。结果:1.共纳入《伤寒论》汤剂方剂88首,用60味,以甘草使用率最高(71.59%),其次为大枣、桂枝、生姜、芍药等。2.《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用药,四气分别以温、寒、寒、温、热、寒为突出,五味分别以甘、苦、苦、甘、甘、甘为多用;太阴病循本经用药最多,次为少阴、阳明,而太阳、少阳、厥阴较少用本经药,用药归经庞杂。相关与聚类分析提示,太阳病用药品类与其他五经显著不同。3.《伤寒论》方剂方均用药数均值为4.9±1.7味/方,而其后唐、宋、元、明、清历朝汤剂方剂方均用药数均值在7.37味/方~10.89味/方之间,现代则为13.18味/方,可见《伤寒论》用药最为简约。4.《伤寒论》汤剂方剂单味药相对药量均值为3.34±1.67,其平均标准变异度为0.45,平均极差变异度为1.43:而所用60味药各药在不同方剂中用量亦有较大变化,其平均标准变异度为0.34,平均极差变异度为1.34。说明《伤寒论》方剂用药饶富变化,主次分明,君臣佐使恰当其职。5.运用方剂计量学君药判定法对88首方剂进行君药识别,结果与历代医家所认定者符合率为76.9%,其不尽符合者,尚需除外古今度量衡换算标准容有失真等因素,提示本法具有较大实用价值。6.统计88首方剂共用不重复君药31味,君药指数分析为各药提示了被用作君药的可能性程度。比较31味君药与29味非君药的性味归经特点,可推知伤寒病证之主证主要为外感风寒与化热证,病位在太阳、阳明经居多;而兼夹变证则多为热证、虚证,病在厥阴、太阴者居多,这与伤寒六经病证结构大致相同。7.高频用药聚类分析所提示药对有:龙骨与牡蛎,枳实与厚朴,麻黄与杏仁,附子与干姜,栀子与豆豉等,共10对;药组有:柴胡与葛根与细辛,石膏与知母与粳米,半夏与人参与黄连与黄芩,桂枝与芍药与生姜与大枣,共四组。结论:方剂计量学允为分析方剂配伍、测定君药的有效方法;《伤寒论》方药选药简约不杂,形制规矩圆通,配伍恰如其分,剂量跌宕参差、灵活多变,并其药对药组形制等,均为方剂配伍之典则。素谓《伤寒论》方为众方鼻祖者,洵非虚语。
其他文献
201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最终消费支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8%以上,国内消费市场增长居世界前列,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压舱石”,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已从依靠投资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公民民事权利的全面苏醒等现实进程,渴求着民事诉讼中公益价值的显现,在此背景下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民事公益诉讼进行程序性补位。而新法
<正> 编者同志: 孙侃同志的信,对“药理学”三版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对今后修订很有帮助。除表示感谢外,兹将所提几个主要问题逐条答复如下: (1)氨茶碱,正象安钠咖一样,是混合
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更多时候老师被认为是主导因素,因为都是老师在“表演”,老师与他们的学生沟通较少。老师试图抓住每一分钟,尽可能多地教尽可能多的知识,但是学生在英语口语方
天津港保税区设立于1991年5月,是我国北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保税区。该保税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优惠的区域政策,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和出口加工三大产业
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流量均匀、噪声低等独特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对速度平稳性要求较高的机床、工程机械等液压系统中。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叶片泵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小小的物业公司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有物业管理企业开始在市场的大环境下的服务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遇到来自竞争对手
随着近几十年生育率的持续下降及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 ,韩国人口逐渐出现了老龄化趋势。到下世纪初韩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韩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 ,就是在急剧的
目的:1.建立复方利血平片中三硅酸镁、氯化钾的含量测定方法;2.建立复方利血平片中泛酸钙、氢氯噻嗪、维生素B6、硫酸双肼屈嗪和维生素B1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3.复方利血平片的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