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碳酸盐沉积学和储层成岩作用原理和方法为基础,以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分析方法,配以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建南及周缘地区飞仙关组三段(T1f3)沉积、成岩特征、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和进展:1、根据水动力条件、岩性、沉积构造、微相组合等特征,研究区飞三时期沉积相自西向东方向依次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台缘斜坡相带;主体为台地边缘鲕粒滩坝环境,西部高峰场—石宝寨—HJ1一带为开阔台地相,东部L10—利川核桃园—石柱见天坝以东地区则为台缘斜坡相;两相带夹持区为台地边缘相。2、根据鲕粒滩坝在飞三剖面发育部位的不同,飞三沉积期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台缘滩坝范围为XC2—CZ1—J30—石柱见天坝以西、F4—B2—YD2—HJ1—丰都马良以东地区,沉积厚度一般60—90m;晚期台缘滩坝发育于长岭岗—J30—石柱栗新一线以东、襄竹湾—L10—利川核桃园东—利川油草河以西地区,沉积厚度一般30—60m,明显较早期滩坝小。3、研究区飞三段可划分为四个四级层序;每个四级层序均由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构成;早期台缘滩坝发育于层序13的下降半旋回,晚期台缘滩坝则发育于层序4的上升半旋回;两者同为鲕粒滩,但成因上的差异致使后期成岩改造不同而在物性上存在差异。4、研究区飞三段储层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和晚成岩阶段;根据对储层孔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成岩作用及现今有效储层的分布发育特征,将区内飞三段成岩相划分为:混合水白云石化相、大气淡水溶蚀相、埋藏溶蚀相和构造裂缝相,多种成岩相叠加区域为储层发育的有利区。5、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飞三段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普遍较低,孔隙度集中在01.5%,渗透率集中在0.010.25md;属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孔隙结构总体较差,以分布不均匀的微孔吼为特征,局部发育裂缝。6、以储层厚度、孔隙度、地震异常为主要指标,对飞三段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将储层发育区划分为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