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川变化研究一直是冰川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直接产物并对气候变化表现出明显响应。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更加敏感和直接。本文在近几年考察实测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工作,对我国横断山区的白水1号冰川、海螺沟冰川、海螺沟2号冰川、燕子沟冰川、大贡巴冰川、小贡巴冰川、明永冰川和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阿扎冰川变化(含末端进退、物质平衡和冰面消融)做了详细探讨,对冰川变化的规律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做了初步分析,主要认识如下:
(1)8条冰川的末端变化:8条海洋型冰川呈现出以退缩为总趋势的阶段性交化,20世纪初至30年代为冰川稳定或前进阶段,20世纪30-60年代为冰川退缩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中叶为冰川稳定或前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冰川明显后退。由于各条冰川的自身特征、局地环境、纬度位置等的差异性,其变化幅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8条冰川变化与我国、北半球气温变化及横断山区气候变化存在明显对应性,展现出冷干阶段冰川前进,暖湿阶段冰川后退的态势。
(2)2条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分析表明1959/60-2003/04年度海螺沟冰川累积水量物质平衡值为-10825.5mm水当量,年均值为-240.6mm水当量,45年中16年为正平衡,29年为负平衡,物质平衡变化展现出与我国、北半球气温变化及横断山区气候变化的反向趋势,可见气候变暖是物质亏损的主因。1952-2003年白水1号冰川呈现出明显物质亏损,年均物质平衡值为-218.8mm水当量,累积物质平衡值为-11378.5mm水当量,其中19年为正平衡,33年为负平衡。
(3)3条冰川的消融特征:2008.9.13-10.6花竿观测发现,白水1号冰川于10月6号左右进入积累期,抵消消融后日均积累深为5mm水当量。2002年5-9月白水1号冰川海拔4600-4950m区域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086.25mm。1982/83年海螺沟冰川冰舌段(2960-3527m)、大贡巴冰川、小贡巴冰川冰舌段和白水1号冰川冰舌段消融深依次为5.87m(5281mm水当量)、3.01m(2710mm)、3.5m(3139mm)和2596mm水当量。1990/91-1997/98海螺沟冰川冰舌段年均消融深为6.84m,折合水当量6157mm,比1982/83年增加87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