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问题,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山西作为农业大省,截至2012年,全省常住人口中非农业劳动力1171.99万人,农业劳动力2326.73万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滞后,阻碍了全省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多年来,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定,并取得显著成效,有效的促进我省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对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十分迫切。论文整理中共发放了24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6份,有效率约为94.17%,通过问卷分析,对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政府方面的不足主要包括相关立法缺失,监督考核机制的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培训机构方面的不足主要包括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培训机制缺乏灵活性等。农村劳动力自身的不足主要是农村劳动力对参加培训的观念较为保守。在借鉴国外经典的培训模式后,本文认为当前要想有效解决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培训机构、农村劳动力自身等各方都予以高度关注和扶持。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拓宽融资渠道,构建评价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组织领导。从培训机构方面来看,应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丰富培训形式,强化师资力量,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从农村劳动力自身来看,应尽快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培训参与度并强化自身的基本素质。只有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最终实现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