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ge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利用无线信号的内在属性建立安全机制,为解决通信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可以作为传统安全体系的补充,共同增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无线信道密钥生成技术和射频指纹识别技术是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无线信道的互易性、随机性和唯一性为密钥生成提供了共享随机源;射频指纹(RFF)是发射机的固有特征,可用于区分不同的无线设备。但是在实际系统中,无线信道和RFF通常叠加在一起,不利于密钥生成和RFF识别。所以,1)无线信道与RFF的分离问题,即RFF的估计问题,2)RFF的识别问题,3)高效无线信道密钥生成问题,是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面向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领域,研究了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的RFF估计和识别方法以及新型的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的密钥生成方法,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1,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均匀线阵(ULA)的OFDM系统中的发射机RFF估计算法
  在检测设备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待识别的发射机RFF与无线信道响应叠加在一起。无线信道响应会对RFF估计造成干扰,已有的RFF识别方法尚未考虑RFF与无线信道的分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ULA的OFDM系统中的发射机RFF估计算法(ERFFE算法),将OFDM系统的子载波作为探针来获得发射机的带内频率响应,可以利用单个OFDM符号的信道估计获取发射机RFF。ERFFE算法的优势有:1)不依赖于信道互易性;2)不需要通过无线信道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3)不需要多个符号协同处理。仿真结果表明,ERFFE算法的RFF估计性能显著优于基于信道互易性的方法(CR-based);在相同条件下,相比CR-based方法,ERFFE算法的RFF估计精度提升大于一个数量级。
  2,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选择的发射机RFF估计算法
  针对接收机天线数量受限的情况,通过分析多径能量分布对RFF估计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能量选择的ERFFE算法(ES-ERFFE算法)。ES-ERFFE算法根据能量门限确定需要估计的路径数量,可以有效降低RFF估计所需要的天线数量,并且可以在接收机天线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比ERFFE算法更好的估计性能。仿真结果表明,ES-ERFFE算法的RFF估计性能优于ERFFE算法;在文中的仿真场景下,ES-ERFFE算法可以节省1/3的天线数量。
  3,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分集的发射机RFF估计算法
  针对低信噪比情况下RFF识别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分集的ERFFE算法(TD-ERFFE算法)。在TD-ERFFE算法中,通过发送多组导频序列来获得相互独立的RFF估计,使用三种RFF联合识别方法来获得RFF识别的时间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区域, TD-ERFFE算法可以显著提高RFF识别成功率。例如,在文中的仿真场景下,当SNR≤13dB时, TD-ERFFE算法的RFF识别成功率可以获得约20%的提高。另外,将TD-ERFFE算法与ES-ERFFE算法相结合,TD-ES-ERFFE算法可以进一步改善RFF识别性能。
  4,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均匀矩形阵列(URA)的发射机RFF估计算法
  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接收机天线阵列通常被设计为二维阵列。为了更接近于实际系统,我们提出了一种3D-MIMO信道模型下的适用于URA的RFF估计算法,RD-ERFFE算法。在RD-ERFFE算法中,将URA按照行和列划分成若干个子阵列,通过对到达角(AOA)进行降维处理从每个子阵列得到独立的RFF估计,然后通过RFF联合识别获得识别成功率的子阵列增益。针对AOA降维造成的角度模糊问题,给出了两种角度模糊过滤方法,来降低对RFF识别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RFF联合识别和角度模糊过滤可以显著提高识别成功率,RD-ERFFE算法的RFF识别性能优于CR-based方法;在相同的天线数量下,URA中的RD-ERFFE算法比ULA中的ERFFE算法具有更好的RFF识别性能。
  5,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MIMO-OFDM系统的无线信道密钥生成方法
  在量化预处理阶段,针对频域冲激响应(CFR)中的信息冗余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相关时间的数据粗提取方法;为了提高CFR的一致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组均值有限反馈的数据细提取方法。在信道量化阶段,提出了一种可有效提高密钥生成效率的直接量化方法及其辅助方法。最后,在长期演进增强(LTE-A)系统中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无线信道密钥生成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用户终端数量急剧增加,移动业务需求不断增长,这对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传输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传输在基站侧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可以有效提高系统频谱效率和传输能效,是当前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性能依赖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然而实际系统中存在瞬时信道状态信息获取困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需求的持续发展,无线通信的速率需求和终端连接数需求呈现指数增长。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MO)技术因其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功率效率、频谱效率、速率容量以及用户终端容量,成为新一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本文针对大规模MIMO随机型接入场景,研究了大规模MIMO随机型接入系统中码本调度和多用户检测技术。  首先,针对信号
学位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随着5G的商业部署,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业已展开。6G的研究亟需突破性的创新技术来应对硬件成本、系统能耗、频谱效率等多方面提出的新挑战。可编程超表面作为一种新型的人造电磁表面,因其可以实现独特的电磁物理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超材料和微电机系统的发展,可编程超表面通过外部信号控制,能够对电磁波的幅度、相位等电磁参数进行实时操控;同时,通过编码调控的方式可
学位
由于高频宽带等优点,毫米波频段在5G移动通信和雷达等应用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近年来CMOS工艺的发展,其在集成度、成本和功耗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未来,采用CMOS工艺实现全集成无线通信、雷达系统是一种发展趋势。作为无线收发机的重要模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电路对实现全集成收发机至关重要,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因此,本文面向毫米波通信及雷达应用,基于CMOS工艺,重点研究毫米波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作为移动通信的空口技术方案之一,联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LDPC-BICM,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d 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系统凭借强大的纠错能力、逼近香农限的传输性能以及高效灵活的方案实现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LDPC-BICM亟待解决几种典型应用场景带来的严峻挑战,诸如异构系统的脉冲干扰、模拟前端
学位
随着近几年道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各类交通违章行为的频发给交通监管机构带了巨大的压力。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视频系统可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有效的监管路况,对不同的违章行为及时反馈上传,达到提高监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本文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识别、车辆违章及其他车辆行为的判定等核心功能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完成系统实现。  本文研究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行为视频识别系统是基于监控球机返
学位
与传统的存储转发模式不同,通过允许中间节点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网络编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带宽效率、增加网络的吞吐量、降低节点的能耗、改善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提高网络的鲁棒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分布式、拓扑动态变化、节点资源受限等特点。因此,随着网络编码,特别是实用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将其与无线自组织网络结合,从而提高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能效、吞吐量、鲁棒性等性质,具备极高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学位
随着对移动通信需求的快速增长,超5代(Beyond 5th Generation, B5G)移动通信将提供超高频谱利用率和传输速率、超可靠且低时延通信和大规模物联网通信系统。同时,B5G移动通信系统还将具备充分的灵活性以及网络自感知、自调整等智能化能力。B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密集网络、毫米波接入、新型波形复用、信道编译码与机器学习等。本文以高数据速率为目标,对B5G高速移动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引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力量之一。数据挖掘作为其中关键的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围绕“社交与信息网络中的数据挖掘研究”这一课题通过对社交网络、信息网络和智能交通网络等当下应用最为广泛、功能日益丰富和结构愈发复杂的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存在的推荐系统分布式算法、矩阵分解的MapReduce框架、无人车的智能控制和网络免疫策略等关键问题,借助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
学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无线通信在军事和民用两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无线网络由于其开放性,相比于传统的有线网络更容易受到大规模的恶意攻击,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射频指纹技术通过分析无线设备的通信信号来提取设备的“射频指纹”,从而对不同的发射机进行识别和认证。射频指纹代表了发射机由于电路设计的差异和生产制造的容差导致的电路硬件差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