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贫困问题正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近几年来,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多个事关“三农”的一号文件,以期能有效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自我发展能力。这一些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用。但出于谨慎原则和控制风险的需要,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普遍存在农民贷款难而信用社却难贷款的两难问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难题。不过,从国际上的成功模式来看,无论是GB还是UDS,都存在着扶贫和持续性的两难选择。从我国发展农户小额信贷的实践来看,不仅和GB、UDS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而且在贷款制度设计和操作管理层面还存在着特有的问题。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助农”作用,有必要对其成长背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作深入的实证分析,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本论文从对国际上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典型模式分析着手,结合我国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践,以较为详尽的数据和实例,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设计和所取得的成就。并以浙江为例,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普遍制度主义偏向明显、信用“深度”不足;贷款制度设计有缺陷,具体为贷款对象有盲点、贷款额度期限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缺乏对贷款者培训的制度设计;操作管理层面也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改进。因此,为了更好发挥农户小额信贷的“助农”作用,应建立各项制度来减少放贷风险扩大对贫困户的贷款覆盖率,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加强对农户小额信贷制度设计的完善,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优化小额农贷发展环境。结合中国的实践,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作全面的比较分析,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以浙江为例,用区域发展中的详尽数据分析农户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更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对小额信贷的理论探讨,近年来似乎并无多大进展,但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实践,目前却正方兴未艾。紧扣现实,将理论结合实践,以取得一定的创新,并再推动实践更好地发展,正是本文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