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社会信用建设的实践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w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另一方面信用也随之凸显出来。信用问题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它几乎蔓延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信用体系,并先后在上海、深圳、浙江、湖南、江苏等地建立了征信试点,但是时至今日各种信用问题依然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信用建设的模式进行一番检视。遗憾的是,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没有人对现有信用制度的运行模式、运行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睢宁县大众信用制度为个案,描述和分析了社会信用制度设计起点、内容、运行模式、效果等方面的内容。睢宁大众信用制度的主要特点是:(1)社会控制的逻辑起点;(2)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程度低;(3)运动式过程;(4)制度推行及民众接受程度呈现差异性。研究发现,现阶段社会信用建设是延续以往社会控制的逻辑,沿着这种制度设计思路,社会控制的内容被纳入到信用建设中。在推行过程中,政府依靠行政力量推行社会信用制度及其配套活动。政府和民众对于道德化的评选活动的关注超过了社会信用制度本身,使得社会信用建设异化为泛道德化的社会控制。也正是因为依靠政府的行政方式,社会成员对社会信用制度的认知与接受存在明显“体制身份”的差异。在制度效果方面,社会信用制度的最大效果不是社会信用的改善,而是道德行为(民风建设)的增加。本文认为,社会信用制度在实践中异化为一种泛道德化社会控制,这种异化是通过“树典型”实现的。“树典型”不仅存在历史社会传统,还存在明显的利益驱动机制。也正是这种利益驱动机制,造成对于“典型”的追捧和社会信用制度的漠视。其次,社会信用制度的推行与实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因此政府需要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两种动员方式。一方面对拥有(准)“体制身份”者延续了单位制时代的组织化动员,另一方面针对体制外的人采用了社会化动员方式。但是社会化的动员方式却不具备利益驱动机制,因而制度的推行只能局限在体制内而未能扩散至体制外。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近些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查体的重视,查体中CT检查的普及,肺微小结节被越来越多的发现。一方面肺微小结节中恶性肿瘤概率根据肿瘤大小不同,可达1-80%不等,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宿州市6家体育舞蹈艺考培训机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资质不全、设施不齐、宣传不力、教学水平不高、政府监管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产物,而遗址区内的城中村更是一种特殊的现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遗址及其周边区域处在一个不断演变过程当中,遗址保
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
纵观目前世界电影主要的商业类型,不得不提占据着一席之地的魔幻电影。而中国电影市场在2011年国庆档后爆发了“魔幻”热潮,中国影人纷纷将创造“东方魔幻世界”视为打造好莱
本文从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社会实践教育的现实意义,论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阐明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组织管
“没有我蒋中正,哪有他何应钦”1935年4月,国民政府根据重新制订的军衔等级,给高级将领颁授军衔,何应钦在八名陆军一级上将中排名在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三人之后,位居第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一年的发展靠领导,三年的发展靠制度,十年的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
自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学术界掀起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热潮。之后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了24字的
公民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的日益繁荣,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并成为当前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