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濒临北部湾,连接东南亚,而北海处于广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地位突出,是广西怀抱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北部湾大开发热潮的兴起,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广泛而深入的推进,北海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着“以史为鉴”的原则,本文将以北海骑楼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等史学方法,探讨北海骑楼的起源,分析其中政府力量的推动作用以及民间力量的推广功能。北海原是破败的小渔村,处于粤西南欠发达地带,直到同治年间才有些许商业,加之商业建筑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商业的纵横发展。北海经开埠后,西方殖民者在北海兴建了一批带有西方外廊式特色的建筑,同时期,北海地方政府也仿建了一批风格相似的建筑,如北海大清邮局等。此外,北海在开埠前帆船贸易繁极一时,开埠后更是开通了通往香港、海口、新加坡等地的定期轮船运输,以此吸纳了大批来自广府及华南各地的商人来投资,加上西南大通道的优势,北海的商业日趋繁荣。在频繁的贸易交往中,北海商业建筑载体在广府人的经营下,原始的商业坊式房逐渐退出北海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加方便的商住一体化的骑楼建筑。本文认为,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各地商贾名士的交往增多,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对商业发展规模的要求的不同,对骑楼的建筑要求也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北海骑楼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盛、从盛到衰、从衰到兴四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骑楼始终保持着与北海社会通步的变化趋向。与此同时,由于历史各异、人文环境等原因的不同,各地骑楼在相似中带有相异,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对此本文将从五个区域(桂东、桂南、桂西、桂北、桂中)对广西的骑楼建筑分布展开论述,以探析北海骑楼与上述区域骑楼地区差异性及其原因。骑楼作为商人进行贸易的物质载体,是随着商品贸易繁荣而发展起来的。骑楼的建造有利于改善商业经营环境、城市市容环境以及商人的居住环境,大大降低了外来商贾的经营成本,对北海的商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促进商业繁荣的同时,也带动了北海与周边城镇的经济交往,从这个角度来说,骑楼不仅是一种建筑符号,更是一种商业交往的名片。以商业骑楼为依托,广大的外来商贾、商帮在投资、经商的过程中,无形中就构建了带有他们特色的商业贸易建筑网络——骑楼群。扩大了本地区与外围地区的商业交流,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极富活力的骑楼商业建筑市场,开发落后地区的商业环境,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地方性的大市场、货物集散中心。骑楼的空间分布与市镇的空间分布相辅相成。骑楼虽然作为一种建筑实体,但它同样承载着某个城市的文化、金融、政治、教育等要素的,它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市容、文化特色建构、社会变迁、经济变迁等方面,是城市近代化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及必要容器。随着骑楼——骑楼街——骑楼城的发展模式向周围城镇村的深入扩散,不可避免的是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乡镇村商业大力发展,城乡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这种潜移默化的推进,将乡镇村的经济纳入城市发展的体系中来,从而形成联系密切的区域经济城。对此,本文将从北海骑楼商业经济与粤西南、桂南地区商业贸易往来情况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以北海骑楼为切入点,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北海开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骑楼建造兴盛的背景,以北海骑楼的兴起——繁盛——没落——兴盛为主线,研究北海骑楼在兴起的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从而为当今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参考。